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基本信息 >> 苏东坡在细雨斜风里品人间清欢味,这才是真
所谓人生,就是在各种起起伏伏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只看你以什么样的态度迎接它。
有人经历挫折后就从此一蹶不振,有人面对困难时却选择迎难而上,有人遭遇不幸后怨天尤人,有人飞来横祸时却说福祸相依。
不一样的态度造就不一样的人生,你若投之以淡然,生活必定报你以清欢。
“清欢”两字出自苏东坡的词,原句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位一生恬淡的大文豪用他的经历和词句像我们说明了拥有明白豁达的心静对我们的一生有多么重要。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天细雨斜风天气微寒,空中飘有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随风飘扬,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我品着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这才意识到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苏轼不愧是苏轼,一阕小词便将人生之味写的淋漓尽致: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是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那天天气微寒,我觉得是斜风细雨故意为之,天气放晴后,滩边之烟柳似乎在向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或许风景本无意,但在我心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我品着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这时我才体会到“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我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这首词笔调雅致,可以感受到苏轼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苏轼是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词开豪放一派,所写诗句大都气势豪迈。与其诗词呈现出的豪迈之色不同,苏东坡一生漂泊。年少时长于眉山,二十一岁时随父亲、弟弟一同出川,名声大噪。但在这之后,苏轼的好运似乎全用光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可是一生的宦海沉浮并没有让苏轼就此消沉,反而在不断的起起落落中他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处变不惊,一生旷达。
你贬我到黄州,那我就面对着黄州赤壁写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我就在东坡上耕田,做一个快乐的农夫,这里是我政治的低谷,但却是我诗词上的巅峰。
你让我去庐山,那我就去庐山游玩游玩,顺便写写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话说,这里的景色还不错,深得我心。
你让我去杭州,那我就去疏西湖,筑沙堤,和老百姓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顺便赏赏西湖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一个美丽如西施的湖边饮酒,也是一件快事。
你贬我去岭南,那刚好,有我喜欢吃的荔枝,“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对国运名声恋恋不忘,你不给我机会就算了,我还是吃荔枝吧。
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也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其实苏轼的一生就是在细雨斜风里品人间清欢味,他的生活坎坷正如细雨斜风,而他坦然自得的心境正如人间清欢味。真是因为有这种想法,苏轼的一生才算完美。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若我们都能像苏轼一般明白旷达,学会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品味人间清欢味,那么我们的人生会快乐很多,顺利很多,安逸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