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故事传说 >> 发现822座祭祀坑37座墓葬侯马虒祁
近日,山西侯马虒祁遗址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考古队共清理祭祀坑8座、墓葬37座、玉器余件。
墓葬所跨时代从汉代至宋金时期,同时还发现了该地区极为罕见的北魏墓葬。相关专家表示,本次发掘成果,为研究晋都新田废弃前后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值得进一步 虒祁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处,离台神古城只有公里远。遗址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从东至西,由夯土建筑、墓地、祭祀遗址三部分组成。
省考古所侯马工作站站长王金平是负责本次发掘工作的领队,他介绍,对遗址进行大规模科学发掘的时间,要追溯到年8月,当时,遗址位于一个冶炼厂的生活区内。直到两年后,虒祁遗址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发掘,才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01年8月,考古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理出余座古墓葬、3余座祭祀坑、陶窑数座,以及夯土墙基和铸铜遗址,出土铜、铁、陶、玉石、骨器数万件,时代从春秋晚期至汉代,为研究晋都新田废弃前后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本次发掘面积达13余平方米,划分出南北两个区域进行发掘。”王金平介绍。年9月到年7月,为了配合基本建设,侯马工作站对建设区域内的祭祀坑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对部分重要遗存进行了搬迁保护。
4座北魏墓葬
抢救性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清理出37座墓葬,包括6座西汉墓、座东汉墓、5座宋金墓,还有4座最为罕见的北魏墓葬。
“这4座北魏墓葬分为3座砖室墓和1座土洞墓。从4座北魏墓葬的分布、形制、出土器物分析,应属于同一家族。”王金平表示,在一座砖室墓内,出土了裴经墓铭砖一块,墓志是其妻所刻,共有个字,内容主要讲述裴经一生的为官经历、卒年月,并在末尾说明了其妻的家族渊源。这座墓葬是山西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北魏洛阳时代有明确纪年的墓葬。
墓葬中的人骨,一具或两具,摆放凌乱;有的几近无存,存在大量迁葬现象。“宋金时期,合葬是一种较为流行的丧葬风俗,由此也产生了诸多的迁葬。”王金平说,据考古队员初步推断,本次发掘中的双人合葬墓中,部分迁葬的应该是夫妻一方先亡埋葬,等另一方去世后,再移骨“合葬”。对此,考古队员非常注重保护遗迹的实物标本,还会将具有典型代表且保存较好的墓葬中的双棺,进行整体搬迁保护。
王金平介绍,这是一座北魏时期的土洞墓,保留了北魏时期的丧葬风格。被发现时,墓室顶部已坍塌,但墓葬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由一条长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这是一座单人墓,放置的是双棺。在外面的棺中,发现有一枚漆盘,里面有随葬的祭骨。这一发现为今后研究北魏墓葬提供了资料。
件随葬玉器
据了解,这8座祭祀坑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方向多为南北向或稍偏东西向。至于祭祀坑方位是否有所讲究,则有待考证。在部分坑壁上,考古队员还发现了脚窝,以及工具修整的痕迹。
此外,古人还在坑中的壁龛内放置了几枚玉器。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队员惊讶的发现,祭祀坑内出土的随葬玉器经清点竟有余件,其中包括玉环、玉璧等,以及制作玉器的废料玉片和玉块等,多数玉器还留有切割的痕迹。
“其中三件玉片上有毛笔书写的黑色字迹。”王金平说道,玉片上的字迹比较模糊,依稀能辨别出“少”“祀”“圭”几个字。这些墨书文字,无论从字体结构,还是书法艺术角度,都与侯马盟书相近。此外,考古队员还将对祭祀坑中出土的保存较完好的漆器进行研究。
科技手段护遗
本次发掘中,考古队员充分运用了科技手段获取资料和保护遗产。
采集资料时,考古队员运用无人机进行超低空拍摄,从而获得良好视角,为公众揭开遗存整体面貌;运用计算机,根据拍摄的数字影像,制作拍摄区域的三维模型。今后,公众就可以通过影像真实地走进遗址,了解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同时使遗迹得到很好保护。
此外,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还运用科技手段,对祭祀坑内发现的动物骨架进行了现场初步鉴定,确定了骨架的种类、年龄和保护情况。“在清理祭祀坑时,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牛骨和羊骨,没有发现马骨。这些牛羊或侧卧,或仰卧,或蹲或坐,多数是四肢被捆绑住,像是被生者活埋。”王金平判断。
王金平表示,本次8座祭祀坑的科学发掘,为进一步确定祭祀坑的年代、性质,揭示和研究晋都的规制和宗教礼仪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
来源山西青年报:田璐/文图片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智力挑战
据说这是一道可以测出一个人有没有商业头脑的数学题。99%的人会算错!王师傅是卖鞋的,一双鞋进价30元甩卖0元,顾客来买鞋给了张50,王师傅没零钱,于是找邻居换了50元。事后邻居发现钱是假的,王师傅又赔了邻居50。请问王师傅一共亏了多少?
点击本文标题下方蓝色字,瑗垮畨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庤鑺卞灏戦挶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1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