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故事传说 >> 八下同步综合性学习复习资料完全版
主题一:献给母亲的歌
实践活动:
1.请写出2个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并写出作者。
《游子吟》(诗歌)——孟郊《献给母亲的诗》(诗歌)——刘廷蔚
《母亲》(小说)——高尔基《我的母亲》(散文)——胡适
2.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3)、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3、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课后练习:
l、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写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提示: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且语言组织流畅,有可行性即可)
2、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母亲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博爱的象征。请你想想你所知道的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俗语。
主题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实践活动:
1、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即:春雨惊春清谷天)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2、请围绕某个春天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2个)
(1)立春:A、雷打立春节,惊螫雨不歇。B、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2)雨水:A、雨水修渠道,抽水把麦浇。
(3)惊蛰:A、惊蛰闻雷米似泥。B、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4)春分:A、春分有雨病人稀。
(5)清明:A、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
(6)谷雨:A、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
3、请写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2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咏柳》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请写出表现春天的成语(4个)(春暖花开春风得意春风化雨春意盎然)
课后练习:为画题诗: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画家喜欢描写春天,诗人喜欢歌唱春天。你能不能也张开艺术的翅膀,面对这个美丽的季节,展现出你的才华呢?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按照示例,为下列图画配上相应诗句。
主题三:科海泛舟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请以你的纯真和热情,来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 栏目四:
2、家乡素描
你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
(1)优越的地理环境:
(2)悠久的历史文化
(3)闻名遐迩的历史名人
3、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XX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如:侗族萨玛节的习俗:
4、介绍名优特产
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如华蓥山银针茶、蕨菜、华蓥山珍、华蓥山笋干、耐火砖、黄花梨、华翠酒……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 广告词:
5、领略名胜古迹你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名胜?有什么故事传说?课后练习:
6、节日探源?※传统节日文化
节日名称
传统习俗
诗词对联
春节
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
舞龙、舞狮、吃年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元宵
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踩高跷,
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清明
扫墓、踏青、插花戴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菖蒲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陆游《端午节》)
中秋
赏月、吃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重阳
登高、赏菊赋诗、插茱萸、
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荫》)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节日的起源
春节: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
元宵: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清明: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
端午: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
中秋:百姓们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8、认识方言
方言类属:我们使用的是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有代表性的方言词。如:浪个lǎnggè那样。打整dázèn①收拾。②整理。③整治。④对付。
主题五:古诗苑漫步
实践活动
一、分门别类集古诗
专题一:古诗中的离愁别绪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专题二: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诗中诗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专题三: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诗中花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中雪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月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专题四: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诗中山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诗中水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专题五:古诗中的古迹名胜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洞庭湖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黄鹤楼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泰山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庐山
(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华山、黄河、潼关
专题六:古诗中的节日风俗(见《到民间采风去》之“传统节日文化”)
专题七:古诗中的意蕴哲理
如:(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2)登飞来峰(王安石)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实际上里面包含着一条深刻的人生哲理:是说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专题八:别出心裁品诗歌
如:杜牧《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此诗的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杜牧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杜牧之写史论,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课后练习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4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答案: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主题六:背起行囊走四方
实践活动
1.模拟旅游趣味多
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为学生不可能都去一一亲历旅游,所以要更多地借助于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用“旅游”的视角去搜寻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在较为全面地欣赏、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研究某一感兴趣的“景观”,使自己成为这一景观的“小灵通”。请你为这次模拟旅游活动拟一个活动方案。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2分)
主题:用合适的方式(包括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做导游解说等)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名胜古迹。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3分)
第一,划分活动小组。为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可以给各个小组命名,如“丝绸之路旅行社”“回归自然旅行社”等。
第二,按各“旅行社”的旅行路线、游览目标不同,分别查阅相关资料,这是活动的重点。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
第三,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在同学之间交流),并两组协作,相互配合,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游客。
2、名胜古迹对联考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2分)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答案:依次是湖南、湖北、云南、海南
方案设计练习
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2分)答案:主题: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3分)
答案:①组织各小组长确定活动方式及推选评委;②可分为手抄报组、辩论组、故事组等分头准备;③各组分别交流展示;④评委点评;⑤语文老师总结。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简短演讲。(2分)
答案:同学们,在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我们懂得了同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本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1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