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故事传说 >> 剖面图的表达重点及相关技法大列举,总有一
空间的体验是由视觉、听觉、触觉按照通过组合后涌现出的结果,通常也是对一个设计概念最直观的视觉表达。问题是,应该如何表达?
图为中重点是两个剧场空间和周围辅助性空间的体验对比,可以看到首层空间从开放到封闭的模块化。两个剖面图中的剧场都有剖到一个电梯一样的空间,是乐队指挥的入场处,指挥从地下长出来的过程是音乐会开始的暗示,约定俗成的,只要是音乐听就会有,同时也只有音乐厅有这个东西。
通过在剖面中表现出来,所画的空间也就有了明确的叙事性。侧面也就反映了纵向流线上空间体验的节奏。我们用平面表达设计的概念,在剖面表现空间体验具体是什么样子。
剖面图中要表达的重点还是平面图中要表达和注意的那些东西,最重要的是一个空间的体验和空间布局、组织上的基本逻辑。区别上只是加了空间的纵向关系一说,故不重复赘述,干货列举如下:
(注:主题是剖面图,但由于立面图和大多数分析图也同样是一个纵向的空间关系,故立面图、轴测图等也都合并在本文一起举例,底层的思想是一样的)
一、图不在好看,重点是空间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与众不同。
(SU+AI)
ConceptualDesignforMosqueArchitecture,MancoArchitects
这是某清真寺的概念设计,剖面图里通过选择必要的标注和必要的需要绘制的元素,我们才得以很清楚的看到这样几个特点:
一个主要的建筑,周边一圈服务型裙楼,裙楼和主体建筑之间有室外的开放庭院,通过大面积落地窗在三种空间之间形成相互的视觉关系。
主体建筑采用坡屋顶,内部空间求大跨度开放。整体形状大致是个旋转了一定角度的正方形切掉一半后的样子。
主体景观是主体建筑和裙房之间的水景。
我们在画图的时候也应该这样,要有目的的选择必要的元素来呈现。最终是要表达的终究是自己的设计有什么与众不同,说白了也就是自己在空间体验上的想法,对于空间的一个概念、意向。
说到清真寺,清真寺是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我们知道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信奉的其实是同一个人,基督教呐喊上帝,伊斯兰呼唤真主安拉,真主安拉其实就是耶和华╮(╯_╰)╭
我们也应该知道清真寺里没有雕像没有壁画,礼拜的对象是米哈拉布(是一块有凹陷的墙体,像壁炉一样)。不像基督教堂那样人们如上学一样做礼拜,没有成排的桌椅,这得说回到伊斯兰和基督教对耶和华的定义,基督教里神也做人事,只是神做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成了神,所以人们是向神学习,所以人们坐着。
但伊斯兰教不同,古兰经说耶和华认为基督教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纯洁,不够尊敬,所以派穆罕穆德下凡纠正。所以在伊斯兰教安拉(也就是耶和华)他的神格是完整的,所以穆斯林是跪拜,还是五体投地的那种。
这是清真寺的基本特点,Manco的设计概念也是从此而来。前面说主体建筑的形状是旋转了的正方形裁掉一块,其实是取形跪拜的剪影,下图比较直观:
左边是常规的穆斯林礼拜堂,右侧是设计的概念。建筑本身的形式暗含对安拉的敬畏。其次,阶梯状的参拜场,固然是有对人们的视角进行控制的目的,但背后也有很明显的阶级等级属性,也是扣着安拉不是人(我没骂人,安拉是神),人们要接近安拉是麻烦的事情这么一层含义。
通过类似的意向图基于对比来陈述设计概念往往很直观,用剖面做对比,效果通常比从平面图明显。
说到跪拜,礼拜堂里人们跪的方向得差不多统一才行,很难想象在礼拜的流程中我们还得配个主持人在那喊着:“好,大家列队,站好~好!全体右转四十五度!好!跪!”然后咔,所有人跪下。。。。
空间自身得有明确的行为引导性。像教堂,寺庙,宗教性的建筑空间总有那么些很明确的供奉对象,而且总有一个是非常独特的,要么特别大,要么特别的亮。这个独特的元素会帮助空间的使用者形成明确的方向性,他们知道最大最亮的那个一定是最主要的。像清真寺的米哈拉布的设置,也就是这么个目的。
这个方案中,水边的比较矮的斜墙实际上就是米哈拉布,但和传统的样子不同,保留米哈拉布是墙上的一处凹陷的特点,但做成了落地窗的样子。改用室外的景观(水景)替代传统米哈拉布上的装饰纹样。
水面的光反射让室内形成明确的明暗对比,有了明暗对比,跪拜的方向问题也就不大。同时水自身的比热容比较的大,所以水边的空气自然比较凉爽。结合室内的大跨度自带的横向通风,参拜的时候就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结合心中对神明的敬畏,自是引人回味的体验。
我们是设计师,像建筑师之类,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舒适且独特的空间,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让人们体验到一些平时体验不到的东西。要给空间附上一个深刻的含义这个不难,但如果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常规活动中无法体会设计者的思绪,设计概念再美,若只是大话,终没什么意义。
我们画图,最终的目的不是图面的美观与否,除了设计最终长什么样,分几个区,各种空间分别在哪,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首先,你需要表达空间的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意。
(Rhino+PS)
一学生作品HiddenProjection.说的是一个身处密林的观影设施,一个非常类似于停车场电影院的东西。就好像电影强调的不是故事的文学属性而是将观众带入一个故事当中的情节体验,这个课题中强调的也不是观影这个动作,而是一个隐居或者说室外桃园的环境感。
流线型的柱结构和周围的树干形成协调性,通过材料体现一个现代感和离奇。热气球挑起的膜结构做成如云一般的形态,结合钢索固定的一系列竹楼状漏斗形观景台形成一个反重力的体验,各种空间不是纵向的罗列堆砌,造一个悬浮的视觉体验。细节的设定重点不在美观,怎么离奇怎么来,越是和常规城市环境不同,越反常规,室外桃园的感觉也就越明显。
(Rhino+PS)
AnArkforEndangeredAtmospheres,也是学生作品。设计概念有两层:
是球状的建筑。是自古以来设计师就有的一个幻想,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体内部,创造一个微气候,微环境。这理念在各种建筑思想潮流下都有出现过,但至今还是未能攻克的遗留难题。设计者自身对此有兴趣,所以希望做相关的尝试,分析和学习球形建筑的相关设置和问题点,尝试如何攻破。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想法,与场地之类的细节无关,主观性的方向。
是环境问题。我们一直处身于环境问题当中,但却经常会将其忽略,概念上和不知庐山真面目的下半句是一个方向,改变人们认识环境问题的观察角度,站的远一点,然后放眼看地球。
两个概念综合作用之下,也就有了上面的设计方案。多个同心球组合成的分层空间,(左图)中心球体是一个大型投影屏,展现整个地球,投射和展示即时的最新环境数据。人们隔开一段距离,从多层的环状(倒数第二层)进行观看,环装观览平台上外挂一些小的不规则空间,设置了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最外层是媒体和办公用的球面板状空间,求一个扭曲的立面视觉,有点类似置身宇宙的感觉。
空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往往代表着它们如何共同运作,我们说团结的力量大,空间也是如此,各自为盈的室内空间设置是无意义的,这一点,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反复精进,并在图面上精确直观的表达,直观的说明你的设计在空间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如果可能,图中应体现和表达我们对空间整体体验和环境(像采光、温度、通风状况之类)的处理。说白了也就是多从细节角度考虑空间与人的四感(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外加人的行为方式五个点的互动。
多画些分析图,这类东西很好表达。表达的重点有二个:1)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这样的设置下人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请表达出来。2)你得证明这样的设置是不多不少的恰到好处。
以天光为例,天光的形式多种多样,到底选择哪个就成了问题。同样尺度的空间,窗户的形式不同,感觉就不一样。同样,窗户形式不变,空间尺度不同,受光的位置也不同。像前面举例说过,光的明暗对比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明确的指引,那么受光位置不同,对人的引导性自然就不一样,你需要经过严密的分析,仔细的对比才能得到适当的结论。如下图右上角的两行:
(实体模型+手绘)
针对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空间和功能,光的设置应该是不同的。
(SU+PS)
泛用化,常见的词,大致是说到处都能用,表面意思是各方面都OK。但反过来说,泛用无非是什么都不行的另一种说法。设计师的工作是精打细算,请避免泛用。多画,边画边思考边对比边分析,针对各个位置、功能、空间选择最适当的方案,很容易的事情。
而对于留学作品集来说,一个建议是尽量不要依靠PS或者AI的箭头标注,多去尝试一些侧面的表达,像上面两个例图那样,将你所要表达的细节和人的某个行为结合起来做图,形成叙事性。这不仅会让你的图好看,也会帮助你分析/证明你的设计是否十分合理。更重要的,它会让人感受到你的研究精神。
院校,尤其是西方的院校多强调研究型设计,常见的AI标注为主的分析图主要是设计公司企业使用,但与之前的几张光学分析相比,区别只是研究性和艺术性就逊色很多。
(渲染+AI)
表面上没什么,但说的严重一点,这是态度方面的差异。
我们知道研究代表着对诸多细节和可能性进行对比。AI之类的标注极其的直观,也美观,能强调概念性,能强调策略性。但在度的处理上并不见长,难以同时展示大量的信息。如果您是专业的,在专业的部门从事专业的工作,采用这种方法自然没什么问题,因为您有经验,客户看官也都相信和认可您有足够的经验。
但若您还是学生,重点往往不是概念,而是您的研究和学习过程。若你有经过大量的思考,有经过严谨的对比和分析过程,细节数量通常会使AI成为一个麻烦的工具。反过来,若作品中通篇都是这类AI标注的分析图,通常也代表着没对细节进行过深入的考虑。用于留学申请,你的方案再好,图面再美观,考官也有充分的理由给您发拒绝信,没有研究精神的学生,凭什么读研究生?这是想要说的第三个点:
三、请在剖面图和分析图中展示人的行为以及相关的各种细节信息,相比细节的处理方法,所采用的处理方法能导致的体验更重要。
(PS)
学生作品,是个树林里的小型景观设计,想法是用比较透明的塑料管缠绕两颗树,形成一个类似墙的东西,一共两组,形成类似走廊的空间。塑料管本身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人考上去也就可以当椅子来用。
选在了一个有几棵树的小山坡,地形的变化使得基于塑料管围成的小空间自带较好的视野,适合环视四周。
这两个点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所以图面上也是瞄准这两个点,人画在小坡上,一是强调各僻静,二是突出这个休息的属性。小坡放在图的中间,居中的布局一是能突出主题,但也自带了一个左右的方向性引导,也是为了体现一个环视四周的感觉。
图的数量总是有上限的,在有限的图面空间中表现什么东西,代表了您的思绪中哪些内容是重点。更重要的,它代表了您的品味和设计底蕴。
四、空间的设置要有变化
流水账一样的故事没人愿意听,空间也一样,千篇一律的空间没人原意呆,所以空间要有变化。这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知道常见的变化形式基本是尺度、形态、流线/视线角度和室内室外(开放与封闭)这么四种,不用多说。简单举例如下:
尺度的变化:
(CAD+PS)
藤本壮介的DOHATOWER。整个建筑是用四面拱券的方块模组组合而来,但通过悬挑和大跨度的处理,单一的模块形式下内部空间也变化多样:
再如:
再如:
尺度的变化通常需要通过强调剖面上被剖到的墙体来体现,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墙体不是到处同样的厚度,总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用意,承重墙的尺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形态的变化:
(大概是CAD+PS)
MaxReinhardtHaus-PeterEisenman
空间被分成三组,米灰色的住宅,橘黄/棕红的服务空间如剧场以及蓝灰的室外庭院。空间的功能不同,形态也不同,形态的不同,导致墙体的形式也变化多样。很容易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的体块生成,非常有趣。但与本文主题无关,故不多说,列图一张。有兴趣的同学请在MornEdu官方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1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