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朔州大河堡村的影视基地梦

发布时间:2017-2-24 18:11:04   点击数:

国产喜剧电影《驴得水》公映一个多月,累计票房收入1.73亿元。

人们在为电影《驴得水》叫好时,发现了拍摄地是名不见经传的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大河堡村。电影《驴得水》为什么选择在大河堡村拍摄?给大河堡村带来了什么?平鲁区相关部门又有什么打算?连日来,记者来到平鲁区,试图揭开这一系列问题的谜底。

  A 独特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制片方

电影《驴得水》的情节很简单:年,几个心怀梦想的教师为了改变当时中国落后愚昧的环境,来到一个缺水的乡村。他们养了一头驴来挑水,可是教育部不同意出养驴的钱,于是校长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名叫“吕得水”的老师,用这个虚假老师的工资来养驴。最后教育部特派员来视察的时候,大家只能拉来一名铜匠凑数,编造各种借口,没想到为了圆一个谎不得不圆更多的谎,最后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了《驴得水》制片人萨琪日先生。一提起大河堡,萨琪日就来了精神:“因为电影《驴得水》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干旱缺水的学校里。故事是有生活逻辑的:可能这些老师当年在一个荒山上,找到了一个废弃、破败的古建筑,进行简单修缮打扫后就成了学校。”

找外景地时,他们就想找一个不管从地貌上还是生活状态上真的缺水干旱,而且地处高地上,能有一个较大的古建筑的地方。“因为内蒙古清水河有母亲水窖项目,我们就去了那里,还先后去过甘肃、青海等地,但感觉都不是特别理想。”后来有朋友介绍他去紧邻清水河的平鲁区高石庄乡大河堡看看,说那里曾经是一个要塞,有长城,有古堡。“我们去了一看,哎呀,古堡无论地形还是地貌,太接近我们的故事了。”

萨琪日说,他们带上摄影师林良忠和美术指导李传勇实地一看,也都很满意。“一圈古堡墙包围着一个封闭环境,堡墙内侧有老百姓曾经生活过的窑洞,给人一种时空错乱和一种荒诞、魔幻的感觉,这跟我们的电影风格很接近,因为这部电影想要追求的一种画面风格是弱化或者虚化的时代特征。虽然是讲年的故事,但我们希望弱化这一点,使讲述的故事接近寓言。不管从视觉的美术效果上,还是从最后的整体呈现上,我们都希望奔向这样一个统一的风格,所以就决定在这个地方拍摄。”

  B 雨神庙里电影痕迹还在

12月15日,记者和平鲁区文管所高平如所长一起探访大河堡。

高平如说,大河堡原名大水口堡,有“塞外商栈”之美誉。大水口堡是一座明朝古堡,建于崇祯13年,也就是年,高居于村外的山坡之上。古堡设一东门,门上建有门楼。门楼和四周的堡墙原本都有包砖,后来砖石陆续被拆,现在仅剩下一圈黄土夯筑的残墙。大河堡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堡墙基宽5—9米,残高8—10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5—0.2米,东北西三面有马面三座,南墙中部设门,南门外设瓮城,瓮城呈正方形,边长30米。瓮城外设关,南关平面呈方形,边长约80米,关墙基宽4—8米,残高9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5—0.20米,南关门设在东侧,现已毁坏成豁口。年7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河堡村离平鲁县城有60多公里,交通很方便,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大河堡村口。53岁的村委主任杨志勇带着我们驱车直奔山顶的大河堡。

车行至半山腰,远远地就看见电影中从右向左读的繁体校名“三民小学校”的大门。杨志勇说:“校门是为了拍电影盖的,那字也是人家写的。”“三民小学校”的大门在大河堡古堡东门位置,电影中当作教室的“雨神庙”处在古堡中央,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这里。“雨神庙”的牌匾跌落在地上,碎成了好几块,杨志勇心疼地说:“可惜的,可惜的,这庙是人家拍电影的花好几十万盖的,可得当东西看着。”

雨神的坐像正对着庙的大门,四周是彩绘的神像。“热烈欢迎教育部李特派员莅临视察”这几个大字,还清晰地写在古庙大殿尽头的一块黑板上。只不过,在几个大字周围多了“访客”的涂鸦,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杨志勇急忙找来一块破布使劲擦起来。

正对黑板的墙上,并排贴着“国旗歌”——《青天白日满地红》和“模范公民训练手册”。高平如说,《青天白日满地红》由戴传贤作词、黄自谱曲。《明报月刊》曾记载,年开始,国民政府一方面以党歌代国歌,另一方面则让教育部征集国歌。教育部多次征集,均未有满意者。年再度征集,共有人应征,稿件多件,其中包括了黄自的歌谱。国民政府虽不满意此歌曲作为国歌,但又不忍舍弃,故以戴传贤填词,定为国旗歌,升降旗时演唱。

雨神庙的前山墙上,分别贴着的“三民小学校歌”“课程表”基本完好。

透过堡墙上窑洞的窗棂,上世纪40年代明星的招贴画依然栩栩如生,好像那些令人捧腹的故事,就发生在昨天。

  C 欲建大河堡影视基地

站在高低宽窄不一的古堡墙上向西眺望,不远处就是明代外长城。杨志勇说:“听李海全乡长说,县里准备在这里建一个影视基地,也不知道弄成弄不成。”

大河堡能否建成影视基地?

平鲁区旅游局齐永仁局长说,电影与旅游是一对恋人。当年电影《刘三姐》上映,造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庐山恋》之于庐山,《芙蓉镇》之于湘西王村,包括我省《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乔家大院、《康熙王朝》中的皇城相府,都是电影和旅游结的善缘。

说到大河堡建设影视基地,齐永仁急迫地说:“必须抓住《驴得水》走红和省里政策这股东风。大河堡建设小型影视基地,是我们‘十三五’旅游规划里的一部分。”

他说,11月1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为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攻坚期,要非常明确地提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齐永仁说:“大河堡离明海湖景区不足5公里,中间相隔的是亩湿地,西邻明代古长城。我们规划的是4大板块,明海湖景区、大河堡影视基地、湿地生态农业、长城边塞文化。他们相依相偎,相得益彰,可以植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这里交通方便,离荣乌高速出口仅20公里,周围还有北固山、乌龙洞和多个古堡等景区。”

记者问齐永仁,大河堡小型影视基地将如何建设?他坦言:“这对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是一个考量。从目前来看,有几家民营企业处在观望期。我认为,政府主导是关键。”

  D 大河堡漂亮转身有条件

12月18日,记者连线萨琪日先生,说当地有意打造大河堡影视基地,希望他能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看有没有可能。

萨琪日兴奋地说:“太有可能了。大河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问题是看当地政府怎么做。”

他说,首先是大河堡的交通条件太好了,一条水泥路直通山顶,这在许多地方是不可能的;其次,古堡里没有居民居住,不存在搬迁补偿问题;第三,从独特性来讲,它是一个很封闭的空间,有一圈儿被岁月和风沙侵蚀的古城墙,这种自然的状态非常好。摄影师林良忠看到这个地方时说,想在内地找一个地方搭个这样的影视城或者搭个这种结构的,需要花好多钱,小剧组是不太可能完成的,而这里就是现成的。

萨琪日告诉记者,大河堡长城沿线塞外风光的美术风格是很典型的中国西部风格,非常适合一些影视作品的拍摄。他的许多同行朋友对这个地方很感兴趣,都问这个地方在哪儿啊。“我认为建成一个小型影视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地政府部门要想办法尽快给古堡通电通水。山下的村里就有电,通电很容易。四五公里外的明海湖就有水,通水也应该不太难,”萨琪日说:“另外一个问题是,剧组的食宿问题。明海湖景区有一个小型的度假村,满足不了一个剧组的食宿。希望能扩大规模,一旦影视基地建成,能相互联动,这样双方受益。”

谈到影视基地内部的建设,萨琪日认为政府或投资方不需要再进行大的投资。“我们建了一个永久性的建筑雨神庙。将来有剧组来拍的时候,简单修改后其实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这对剧组有很大的吸引力。当然,如果其他剧组来拍摄也会搭建一些布景,政府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些布景的保护和管理。如果当地政府或者相关投资方想去做一些布景的搭建或者维护工作,一定要由电影美术专家和一些文物保护专家来把关。如果想当然地修复,可能反而会对古堡造成破坏。”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159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