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是这样看待为人处世的,确实精辟,一

发布时间:2025/4/22 12:35:56   点击数: 3 次
白癜风援助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

众所周知,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历经挫折与坎坷。但他却能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找到规律。简单来说,就是在苏轼眼中,很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譬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就启迪了人们: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而这也是苏轼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

所谓为人处世,就是指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的处理方法,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题西林壁》,便是和苏轼为人处世的方法息息相关。正如前面所说,就算是很平常的自然景物,在苏轼眼中也会蕴含深刻的道理。这首诗就是其中典范,它的内容便是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从而表达出一种为人处世的感悟。

公元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途径九江时,曾与友人参寥一同游庐山。面对庐山瑰丽的自然美景,苏轼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集理、景、情于一体的千古名作。那么苏轼这首诗中,究竟写了哪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这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从正面和侧面看庐山,它是丘壑纵横、峰峦起伏,而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它则又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旅游观看自然景物,就能体会到这种情景,也就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自然景物也就各不相同,各有千秋。

而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并且自古命名的山峰就多达座,群峰间更是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因此苏轼的这两句诗,便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光。不过“远近高低各不同”似乎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因为这种道理可谓世人尽知。

但诗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就少为人知了。它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不能看清庐山真正的面貌,那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我们说游历山水,人人都喜欢,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游历山水的同时,又能感悟出理性认识呢?所以苏轼的这两句诗,才显得难能可贵。那么它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呢?

即它启迪了人们看待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自然就不同,最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要想知道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就必须要摆脱主观成见,摒弃狭小的目光,超越认识条件的限制。简而言之,也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想这点大家都深有感触。

综上所述,这首《题西林壁》不仅仅是苏轼的一首写景诗,同时它还是一首哲理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试着想想,是不是我们很多时候都被局限在了一座山中呢?总的来说,苏轼这首诗道出的看待为人处世的方法很精辟,值得所有人学习,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dxdm/26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