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地形地貌 >> 5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黄学员)
——我在博思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在来到曾赞军老师开办的博思园之前,我参与过华德福学校的筹备与任教,自办过学堂,组织过新教育理念学堂的夏令营。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我走过中国的大江南北,不断地寻找理想的理念和方法,边实践边探索,一路上有着许多的收获与感触。
在华德福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做一名教师的喜悦。经常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们都很高兴,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很有收获,学生们对我和我课程的喜爱经常超出我的意料。华德福的教育比较重视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予孩子内心的滋养。精心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因素,不仅要重视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孩子近期的状态,如果孩子整体气氛比较低沉,就要考虑选择一些适合在安静的内心状态下学习的内容或者一些让孩子能够逐渐活跃的内容,甚至有的时候要考虑天气的因素,比如说在寒冷昏暗的冬季,就可以考虑选择一些需要长时间内化的内容,埋藏在孩子的心底等待它慢慢发芽;比如在燥热的夏天,就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安静的内容而不是很活泼的内容让孩子能够从燥热中舒缓过来。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老师就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孩子状态下恰到好处地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内容以及心灵的滋养,这个需要老师的功力和对孩子内心状态的把握。
在华德福中学到的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老师的精神状态和对课程的喜爱对孩子的影响。不论上课前老师是怎样糟糕的情绪,在踏进教室的那一刻起都要把这些负面情绪像脱外衣一样脱掉,呈现给孩子的始终是积极的、向上的状态,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孩子。老师的内在精神世界和情绪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在新教育旅途中,跟孩子相处不仅仅是课堂,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孩子展现的是真实的自我,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老师更加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从清一老师那儿学到的对我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要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目前孩子的教育,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也许二三十年后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可能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在这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各种理念的学堂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同时我自身的教学也到了一个瓶颈期,除了目前我所了解的和掌握的能力之外,我还能给予学生什么?
在年初,我偶然在群文件中看见了《人生转轨处》一书,又看到了曾老师的《育子笔记》,深深折服于曾老师在教育上的用心和独到之处;再看曾老师推荐的洛克的《教育漫话》,把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囊括进去了,更让我对教育有了一副全景的认识和感悟。
于是在年夏末,我婉拒了几个新教育学堂的入职邀请,克服了重重阻碍,怀着希望在教育的长河里得到新生的深切渴望,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博思园。
到了博思园后一个星期,由于老师队伍的突然变动,我开始了陀螺连轴转的日子。每天早上从七点多的第一节课开始,一直到晚上九点半结束最后一节课,中间就是不停地上课下课,奔走在教室与办公室中,往往是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下节课的上课铃声又响起来了。每个学校的教学理念都不一样,我进入了博思园,就得按照博思园的规则来,令我沮丧的是,仿佛之前学到的方法技能在这儿都毫无用武之地,这儿的学生也不同于我以往教过的学生,仿佛是怎么捂也捂不热的寒冰。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老师和学生,非常感同深受。以前看的时候是惊叹于其中老师的睿智,在博思园看的时候是深刻感受到其中老师的艰辛与不易。
在博思园里,我以学员的身份扎扎实实地工作了四个月,几乎每天都沉浸在大量枯燥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博思园难道没有亮点吗?肯定是有的。只是这些闪光点经常是一闪而过,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压在了重重的琐碎的教学事务中了。
有句古诗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全副身心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教学中时,我是处在一种浸融感中,脑子里每天思考的是下节课怎么上好、怎么调节学生的各种情绪,每天做梦都是梦见在给学生背单词、写习题,这种情况下只是沉浸在教育的细节当中。
终于,最近某天一天,在和朋友的一番闲谈之后,我的思绪猛然能够抽身出来浮在半空中看到了曾老师为博思园学生们规划的“大局”。当我产生了这种离斥感后,我就能以旁观的角度客观地看待曾老师的教育。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感觉了。
教育其实也与其他重大事情一样,需要宏观地、站在一定高度上来为孩子制定战略方针,需要系统地布局。如果一味地落入短期的细节、强调战术的话,那么这一战落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大方向正确,系统排练组合正确,就不要太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就像我们往空中抛硬币,抛一次得正面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一半一半,可是抛十次呢?抛一百次呢?得正面的概率又是多少呢?是不是越来越小呢?所以在澳门赌场里,赌徒十有九输,其实赌场不需要出老千就可以轻松大笔地赚钱,它赚的不是赌徒们一次两次的钱,而是赌场老板知道,赌徒赌的次数越多,总体赢的概率就越小,所以赌场赚钱赢的是概率。这就是用大方向来盈利的道理。
教育也是一样的,最终靠的不是孩子短期内某一项或者某几项的突出,而是要看孩子的综合面和全局性,在于他的家长和老师是否对他的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大局观,只要规划的大方向没问题,结构正确,那么孩子的教育成果就不会差到哪儿去。这也是曾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的教育大原则,是我在曾老师这儿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那么,博思园的教学大局究竟是怎样排列组合的呢?请听下文分解。
点击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