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栖庐寺的历史与传说人民资讯

发布时间:2025/2/21 14:26:56   点击数:

「本文来源:淮海晚报」

清江浦年龄稍大点人,都知道原来的清江浦东风小学(原称龙江小学,现在易址名为浦东实验学校)院里有一座很有名的寺院,名叫栖庐寺。大家只知道这座寺院很有名,但是如果要追问起这座寺院的来历以及为什么那么有名,就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了。

据鲁一同纂修的《咸丰清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有一位外地人寄居于此,结庐为庵,闭门戒颂,不问世事,并命草庐名曰折庐庵。后来,有个从浙江姚江来的姓高的同知来拜访庵的主人,并拜其门下,于是这座不起眼的草庵名声大振,迅速在官场儒林士绅间传扬开了。要知道同知是清代正五品的官,相当于今天的正厅级市长一类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力在地方上可是不得了的。

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这个结庐为庵的人来自长沙,学问广博精深,且善于风水地理、相面识人,是晚明时期的举人,预测到天下将要大乱,便身着僧服,来到清江浦东南的一片沼泽湖畔隐居。当时那里是管家湖的一部分,称之为徐家湖,也就是从现在的楚秀园向南向东一直到淮安区都是时断时续的湖滩地。这位隐居进士名姓似乎没有记载,所以也不好杜撰,但法号为无住禅师。

“无住”是佛家用语,意思是不着执念的境界。但是精神可以“无住”,肉体总要有栖身之处,幸亏有个姓李的好心人送给他一小块地,让他可以折庐为庵,聊以栖身。

看来这位无住禅师的学问人品传得太盛,后来竟然惊动了康熙皇帝。康熙四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年,康熙爷南巡来到清江浦,还召见了这位无住禅师,并且赐名草庵为栖庐寺。难怪这个小小的寺院,名气大得很呐,原来是御封的啊!

但是张煦侯在《淮阴风土记》中提到这个栖庐寺,和《咸丰清河县志》有点出入。据他说,《山阳县志》记载无住禅师是荆州人,这就和上面说的长沙人有点出入,后来有人干脆说是湖广人,大致方向应该不错吧。无住禅师在芦苇深处居住,食芦根,啜水,无一椽蔽风雨,后来被人发现,才筑室而居。这就有点不可信了,他也不是野人,无一椽蔽风雨怎么存活下来?张煦侯还说他们当时来访时,问老衲这座寺的历史,这位老衲已经说不清楚了,只是告诉说有一块碑记。他们抄录了这块碑记上的内容,并从中知道无住晚年终老于庐山,还说栖庐寺所宗者是净土一脉。张煦侯的《淮阴风土记》记载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这和现代就比较接近了。

近年,我看到在中国作家网上看到一个名叫周噗写的童年之事。说他是在栖庐寺的小学校出生的,他父亲见过康熙帝写的“栖庐寺”匾额,在“文革”中守庙的和尚怕惹事,就把匾额毁了,还俗娶了媳妇,还说这位和尚会针灸,曾经为周噗的父亲针过灸。我还从一个建湖人离休后落户兰州的老新四军战士秦明回忆录里知道,抗战胜利后,他在栖庐寺里上过建华工业学校。但我市的典籍里好像没有建华工业学校的记载,可能是老人记错了,而华中建设大学的确是在栖庐寺里开过班的。

这权且作为栖庐寺历史的小小补充吧。-08-:00:00:0■钱万平栖庐寺的历史与传说/enpproperty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dlhj/262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