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指南 >> 说起中国电影史,基本上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
在多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可以这么说,中国电影的诞生和起步阶段都处于中国最动荡的时期。
因此,中国电影的发展是跟着时代在走的。让我们直接把时间线到中国电影的变革时期,因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最动荡的年代,中国的电影的土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变革时期(——年)变革时期
——
这一时期起自年“一·二八”事变,止于年“七七”事变。
电影的划时代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无声到有声的变革
二是中国电影的生存环境和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发上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新兴电影运动”(或“左翼电影运动”)
1.中国首部国际获奖作品:《渔光曲》()
《渔光曲》一片通过贫苦渔民的悲惨遭遇,以凄婉的笔调描写了当时渔民的苦难生活。影片选择了较多的室外场景,而镜头运用和演员表演也体现出一种真实细腻的美学特点。
《渔光曲》于年6月在上海公映后,连映3个月造成轰动效应,主题歌《渔光曲》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
年2月,《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2.国防电影的诞生:《十字街头》()
国防电影是指在“国防文学”号召下,于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摄制的电影。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
代表作:沈西苓的《十字街头》
通过四个失业大学生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形象。影片在电影语言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电影语言的运用已趋成熟,整部影片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每个人物的个性表现得十分突出。
这可以说是中国青春电影的鼻祖,从剧照来看,演员的服装、造型、化妆都十分考究,简直甩了《匆匆那年》个《小时代》。
二、丰收时期(——)这一时期从抗战胜利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时间不长,但创作成就很大。
其实这段时间可以看成文化事业的一种“放养”阶段,这段时间国内陷入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于是中国电影便开始了百花齐放式的“野蛮生长”,这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三个黄金时代。
尤其是年昆仑公司与联华影艺社合并后形成了40年代一家重要的民营电影制片机构,并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优秀的电影人,推出了一批思想立场鲜明、艺术表现出色的优秀影片,这个团体(机构)被称之为“昆仑”群体。
“昆仑”公司的影片融入了电影知识分子,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的深入理解。他们当中有很多亲自参加过抗战运动,复员后又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亲历了生活的艰辛,也由此体察到不同阶层的生存环境与状态,从而赋予了他们较全面观察与理解社会的能力。
代表作品:《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无形的战线》()
哦对了,从这个阶段开始,彩色电影也开始出现了。
三、新中国电影创建时期(——)这一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文化大革命”开始止,又称“十七年”电影。
当政治因素决定文化因素的时候,电影的题材就变得不那么的...多样...
于是,这个时期的电影题材大多为红色题材。即使这样,还是涌现了一大批令人既贴近群众,又不失红色文化气息的好作品。
代表作:《鸡毛信》()、《白毛女》()
代表作:《地道战》()、《小兵张嘎》()
四、禁锢时期(——)这一时期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大批判”开始到“样板戏电影”为止;后一阶段以年“元旦会议”为界。
开始有故事片的拍摄,文革期间对电影的观念是“超文本”的。即对一部影片的评价,主要不是来自影片文本而是来自影片产生的社会机构,因此来自根正苗红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闪闪的红星》就上了榜单。
代表作:《闪闪的红星》()
虽然带着文革的烙印,但是,小编相信和许多小伙伴一样,这部片子承载都是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值得一提的是,长大的潘冬子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呢~
五、再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从粉碎“四人帮”到年10月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止。
这一时期在创作上出现了“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群体,各展其长、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
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电影的娱乐性被强调出来,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百花奖等众多颁奖典礼出现,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百花争鸣的阶段。
代表作:《庐山恋》()
女主角张瑜凭借本片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张瑜,你美到我了~
代表作:《茶馆》(),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原著《茶馆》
豆瓣评分:9.2,好于99%剧情片,好于99%历史片。
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文化部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酝酿多年后,为广大影剧界人士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zn/2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