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指南 >> 一条线游尽四季,能上山也能下水来九江
近期,省委书记鹿心社在九江调研时指出,九江的旅游是一张响亮名片,一定要把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把旅游经济做大做强。落实鹿书记的指示精神,必须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紧紧围绕“把九江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定位,聚焦聚力“庐山”这个世界级品牌,唱响“庐山天下悠”,通过“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的梯度推进,进一步放大庐山旅游的引领、带动和辐射效应,推动九江旅游向“全域、全业、全季”提升,不断创造旅游新供给,促进九江旅游转型发展。
创造全境新供给推动九江旅游向全域覆盖九江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丰富、分布合理、品位高雅,具备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先天条件和发展基础。要借助全国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借鉴外地全域旅游的经验做法,大力推进九江旅游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加快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一是突出规划对全域旅游的引领。围绕打造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的总目标,抓好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做到全市“一盘棋”推进,避免同质化、粗放式、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构建“两圈两带”,实现山、江、湖、城联动发展,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县县都有景区景点,处处都是景观景致,全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是突出庐山龙头对全域旅游的带动。要主打“庐山牌”,唱响“庐山天下悠”。要把庐山山上做精,真正做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优服务、精诚作品。要把山下做大,抓紧编制环庐山旅游规划,理顺山下景区景点管理体制,启动环庐山旅游轻轨建设,把主要景区景点串起来,形成环庐山景区景点“珍珠项链”,打造环庐山轻轨游。
三是突出中心城市对全域旅游的辐射。要放大九江宜居城市的品牌效应,加快将宜居转化为宜游。重点抓好:“一城”,即“寻阳古城”。“两带”,即滨江生态风光带,打造九江“外滩”;环赛城湖生态景观带。“三改”,即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边街小巷改造。“四区”,即八里湖中央商务区、高铁新区、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租界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五道,即打通滨江西大道,与现有的城市外环干道构成环城大通道;谋划启动城市轻轨建设;加快中心城区高速收费站“撤四建二”建设,将昌九高速城区段改为城市快速通道;打通赛城湖环湖通道;加快城市慢行绿道建设。
四是突出县域对全域旅游的支撑。九江除庐山、中心城区之外,县域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并且各具特色,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条件。要以环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沿鄱阳湖旅游经济带、沿长江旅游经济带为重点,突出地方特色,错位互补扬优,加大各县区重点景区景点的打造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县县都有4A景区和一批3A景区,未来形成庐山、庐山西海两个5A景区为龙头、各县4A景区为支撑、一大批3A景区为补充全域旅游景区格局。
五是突出武宁对全域旅游的示范。今年2月,武宁县作为江西省11个县市之一,入选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发挥武宁县大山大水、好山好水的特色优势,加快推进武宁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逐步建成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的大本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标杆,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域旅游发展探索积累宝贵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创造全链新供给推动九江旅游向全业拓展作为新经济的重要形态,现代旅游业正朝着“旅游+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方向发展,其关联产业达多个,是“一业带来百业兴”的牵动性产业。要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围绕旅游各类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式发展。一要精准实施“旅游+一产”,提升乡村旅游新境界。
要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以“油菜花节”“桃花节”“菊花节”等为重点,在大宗农业种植区,以及山区、湖区,培育发展一批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加快由单纯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复合发展转型。
要大力发展农事体验游,瞄准现代城市人的新需求,打造一批割水稻、采茶叶、摘柑桔等农事体验旅游项目,促进农村居民增收,传播传统农业文化。要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游,结合扶贫攻坚、镇村联动、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工作,把乡村旅游充分考虑进去,把农村在外务工人员的闲置房产和承包地有效利用起来,打造一批乡村度假旅游专业村。二要精准实施“旅游+二产”,拓展工业旅游新空间。近年来,工业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燕京啤酒工业旅游、宝钢工业旅游、蒙牛工业旅游等都已成为“旅游+现代工业”的典范。要以神华煤电国华九江电厂“近零排放”工业旅游观光项目为重点,把更多的富有企业文化,或具有科技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工业企业打造成旅游业态的新亮点。
同时,要抓好清真梁义隆食品、九江封缸酒、庐山牌桂花茶饼、酥糖、湖口豆豉等九江老字号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进一步打响庐山云雾茶、修水宁红茶、鄱阳阳湖水产等名优旅游商品品牌。三要精准实施“旅游+三产”,培育现代旅游新业态。实施“旅游+文化”,抢抓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机遇,做好九江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收集、梳理和创作工作,将其移植到旅游项目、产品、商品之中,使九江的旅游因文化的植入更有内涵和品位,使九江的文化因旅游的演绎而更加闻名和繁荣。
重点实施好寻阳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归宗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完善提升好贤母文化园、佛教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开发运营好《春江花月夜》《人文圣山——庐山》等文化演绎剧目,进一步打响“浔阳江头”“吴城古镇”等一批文旅品牌。实施“旅游+体育运动”,加快庐山西海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通过专业体育旅游的激活,带动自驾、骑行、露营、攀岩以及水上体育运动旅游的发展。要把近年来建设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市场运作带人气、聚财气。实施“旅游+康复养老”,九江的宜居指数高,发展康复养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加快引进一批高端康复养老旅游项目,带动温泉旅游,培育银发产业。
创造全年新供给推动九江旅游向全季升温九江四季分明、四季宜人,全年可游、全年宜游。以庐山为例,晚春的庐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招徕惜春、觅春的游客;炎热的盛夏,“江城八月苦炎晖,潇洒山间夹纩时”,气候清凉的庐山,是避暑消夏、疗养休养的圣地;深秋的庐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金菊飘香栗子熟、霜叶红似二月花;隆冬的庐山,千崖冰玉里、泉声半天闻,银装素裹、分外娇娆。在推进全域、全业旅游的同时,更要注重全季旅游的打造,分季节推出旅游精品线路,每季都有主打旅游产品,春夏秋冬各不同,一年四季都热火,没有旅游淡季、更没有旅游寒冬。
一是针对全市全季游,可一条线全程“登庐山——游西海——泡温泉——逛浔阳”,一气呵成游尽一年四季;也可分四季出游,春逛浔阳、夏登庐山、秋游西海、冬泡温泉,饱览九江旅游一年四季之精华。
二是针对区域全季游,比如庐山西海景区,要让游客春天来了看百花争艳,夏天来了享水上乐园,秋天来了赏银杏枫叶,冬天来了泡生态温泉。
三是针对城郊全季游,要统筹规划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等基地,增加品种、扩大规模、多元供给,一月二月摘草莓,三月四月看鲜花,五月六月插秧苗,七月八月品瓜果,九月十月忙收割……从正月到腊月,从暖春到寒冬,让游客下地能种蔬菜瓜果,下水能捕河蟹鱼虾,体验农耕渔乐,享受休闲时光,留下美好回忆。
来源:九江e媒
作者:欧阳新华市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朱静
更多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