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游记 >> 中国的四大书院,堪称文化宝库,有一个还是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诞生了许许多多如同漫天繁星一般璀璨的文化瑰宝,而其中的教育文化有很多精髓要义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还被其他国家借鉴。
而我国的那些古老书院则是古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对于当时的学术思想与修身立德都有着关键性的的指引作用。
其实,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全国上下有着将近所书院,然而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到了如今,现完好保存下来的书院已经不多,最广为人知的是有着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称的四座书院,其中有一个不仅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而且还被列入为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也叫作“应天府书院”,它最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创立了,只不过刚创立的时候并不叫应天书院,而是叫南都学舍,到了北宋时期,宋真宗赵恒才赐予南都学舍为应天书院的匾额,经过持续的发展,应天书院渐渐成为了当时北宋的国子监,乃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它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大学。
一般的书院,为了给学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避免书院受到来自外界许多影响教学的事情的干扰,都会将书院设立在幽静山水之间,这样既能陶冶学子们的情操又能远离喧嚣,可是应天书院却不一样,它的地址就在当时的繁华闹市之中,然而,即便如此,应天书院也依旧是人才辈出,北宋有名望的大学者晏殊和范仲淹都加入过应天书院,一时间,应天书院渐渐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书院,可谓是执天下书院之牛耳。
也正是因为这样,应天书院被世人尊为四大书院之首。
如今的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值得一说的是,应天书院就在国家AAAA级景区商丘古城的南湖湖畔,可谓是一区两景,很值得一去。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近年来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一座古代书院了,可谓是名声大噪,一时无两。
这座书院也是一座创立于北宋年间的古老书院,与当时极富盛名的应天书院并列“四大书院”之中,著名的先达学者朱熹也曾两次来到岳麓书院讲学,当时的学生人数达到了千人之多,几乎可以和当年孔老夫子讲学规模相提并论了。
到了清代,历代皇帝似乎都对这座古老书院偏爱有加,康熙与乾隆皇帝都先后多次来到这里,分别赐予“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两块匾额,而因如此,岳麓书院在经历战乱毁坏之后再次得到复兴,并且影响力也很空前,因此,可以说岳麓书院是一座千年学府。
现在,岳麓书院是中国目前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他坐落于今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的岳麓山脚下,也是现在文化旅游的著名景点之一。
嵩阳书院
很多人对于这座书院可能会有些陌生,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当时不叫嵩阳书院,而是称“嵩阳寺”。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嵩山南山麓脚下,恰好是嵩山的阳照那一面,其“嵩阳”之名也正是由此而来的。
到了唐朝,改寺为观,到了后来才叫做“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也是一座饱经战乱的苦难书院,建于北魏,至北宋年间开始兴盛,当时有名的许多学者都到此地讲学,最具代表的就是那位年少砸缸救人的司马光,而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部分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可以说,嵩阳书院见证了一部史学巨作的诞生。
除了教学育人之外,嵩阳书院还是一出佛家与道家的道场,这与最初建立时期的当局者有关,北魏孝文帝初建是为嵩阳寺,是一座宣扬佛教的寺庙,到了唐朝,变成了弘扬道教经意的嵩阳观,只不过最具名气的还是变成嵩阳书院之后,开始传学儒家学术。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可以简称为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
与应天书院比起来,白鹿洞书院的环境就十分幽静清邃了,这里没有市井喧嚣,有的是山泉潺潺,奇石妙巧,整座书院占地近亩,环山又抱水,环境怡人。
白鹿书院的自然风光无限美丽,钟天地之灵,毓万物之秀,小桥流水,环山抱水,别说是一座书院,就将它看成是一处旅游胜地也并不为过。
在历史教学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在这里广教学子,传义授业,除此之外,白鹿洞书院还藏有唐宋时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等人的手书碑拓,还有唐伯虎和八大山人的经世画作。
现如今的白鹿洞书院不仅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一处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可以说白鹿洞书院是一座集自然风光、文化文物传承于一体的历史名书院,因此,它享有“海内书院第一”的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