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揭哥开讲之庐山北山盘山公路的来历

发布时间:2021-11-11 12:12:26   点击数:

毛泽东一生和山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韶山,开创基业在井冈山,转战于延安宝塔山。“奇秀甲天下”的庐山毛泽东更是来了三次。年、年、年,毛泽东曾三次登临庐山,前后居住达多个日夜。

毛泽东三次登临庐山,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庐山登山公路(现名庐山北山公路)。只是大家知道吗,这条庐山最早的登山公路,正是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经中南局负责人李先念和邓子恢共同研究决定修建的。

据《江西公路史》和九江市档案馆提供的史料记载,历代上庐山都从小路攀登。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由传教士李德立出资,自莲花洞至剪刀峡间修筑石级上山道,后称“好汉坡”,有石阶级,成为上庐山的主要道路,也是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上庐山的主要通道。清宣统年间修建了九(江)莲(花洞)公路,上山更是便利了些。

但从莲花洞沿人行道登山至牯岭,山坡陡峻,道路狭窄,人行挑运都感到非常不便。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蒋介石上山方便,还曾打算兴建一条直达庐山牯岭的登山公路。然而,先后勘测7次,还请来德国设计师拟订方案,后因多种原因未能实施。

年10月,毛泽东提议修建一条庐山登山公路。随后,中南交通部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商议建造庐山登山公路,曾就工程标准、修建经费、修建期限等问题,做出决议。

同年12月,由江西省公路局组队进行测量,中南交通部派员指导。年1月底完成外业,9月送出初步设计。经中南交通部审核后,签报中南军政委员会批示,并通知江西省交通厅准予动工。

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江西省庐山登山公路修建委员会,由省交通厅副厅长赖绍尧任主任委员,九江专署专员龙标贵、省劳动局副局长赖金池任副主任委员。当即进行施工的前期工作,省公路局派工程师程理宽率队进行测设,选定在庐山北面虬(津)九(江)线的威家为起点,经关帝庙、马尾水、王家坡、小天池直达牯岭,全程24公里。工程标准为路基宽7.5米,路面宽4米,最小弯道半径15米,并对九江至威家间的山下连接线原有公路12公里整修改善,共36公里,计划投资.31万元。

年7月,庐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处成立,下设4个工程段。今年84岁的肖礼松,当年是中南行政委员会庐山管理局修建委员整修大队的一名工人,有幸参与了庐山登山公路的修建。据他回忆,当时,来自省内外的1万多民工和技工参加了筑路工作。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采取了分项小件发包,按件计酬的方式结算。

年冬开工后,在全无施工机械的情况下,开辟连续升坡的盘山公路24公里,土石方数量达94万余立方米。尤以鹰嘴岩、黑洼、王家坡脑等段石方工程艰巨,侧坡高30米至40米,只靠人工操作开炸,难度很大。

对于肖礼松的说法,九江市档案馆提供的《庐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总结》(年元月印)予以了证实。据记载,筑路过程中,石料加工、配料、拌和都用手工,劳动强度极大。为抢时间以毕全功,夜以继日挑灯奋战。全体筑路员工,经历了冰天雪地和炎热酷暑,终于在年8月1日如期通车。

因为这是一条从庐山北面登山的公路,所以又被称为北山公路。

据统计,该路实际使用资金.77万元,包括山下连接线整修,平均每公里8.63万元。在新中国建立后仅4年,就建成了国民党统治中国30余年欲办而未能实现的登山公路工程。

从此,上庐山疗养、避暑或旅游,可从九江乘坐汽车经威家向西盘旋而上,再经关帝庙到马尾水谷口,转向东南经黑洼、王家坡、小天池等直达牯岭新街口,车程约1小时。

年6月30日,为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年66岁的毛泽东首次登临庐山。并写下了著名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关于诗中“四百旋”的由来,民间传说毛泽东当年从庐山北山盘山公路上山时,每转一道弯,就向车窗外丢一根火柴棍,上到山顶,四盒火柴还剩几根。每盒火柴根,四盒就是根。于是,就有了庐山北山盘山公路“四百旋”之说。

这个说法经很多的一线导游嘴里传到无数南来北往的游客耳朵,但据凤凰卫视的《庐山风云》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庐山》所记,实际情况是毛泽东的专车开到车到8公里处,水箱里的水沸腾开了,毛泽东只得下车步行,见到庐山弯道较多,便问随行的江西方面的工作人员(书上所记是九江的负责人),工作人员说修建盘山公路时,大致曾做统计,约为个左右。(书中的文字是如下记载“毛泽东二临九江,一登庐山。当地人明白毛泽东对庐山兴趣浓厚,早早把有关庐山的一切了解得一清二楚,随时准备领袖垂询。”)

曾任九江市委常委、庐山风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现任江西省旅发委主任的欧阳泉华曾撰文说,会议期间,毛泽东与工作人员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回北京后在百忙之中亲自回信给保健护士邢韵声,解释《七律·登庐山》诗意,并数次写信以“父女”相称,鼓励她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相夫教子。从此,毛主席的生活中有了一位江西的“女儿”。

由于毛泽东第一次上庐山对庐山留下美好的印象,年8月19日,在离开庐山之前,他对前来送行的江西省委、九江地委、庐山党委负责同志说:“过两年我还会再来的”。

年7月17日,毛泽东登上了夜色朦胧的庐山,下榻于芦林一号别墅。从8月23日至9月16日,毛泽东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为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走出低谷,作了又一次努力。9月16日,应庐山管理局之邀,毛泽东在庐山欣然手书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四句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9月18日,毛泽东离开庐山。这次在庐山居住时间长达2个月,是三次庐山之行中最长的一次。当年在芦林一号给毛泽东当服务员的阳光曾回忆说,九届二中全会前的1个多月,她曾到北京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告诉她:“我们又要去庐山开会。有的同志喜欢北戴河,说去北戴河开,我说到庐山去开,我最喜欢庐山”。

年8月18日至9月9日,毛泽东再次登临庐山。这年,他已是77岁高龄。他来庐山是要亲自主持召开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全会于9月6日闭幕,基本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等文件。9月9日下午2时50分,庐山细雨濛濛,毛泽东下山了。

据史料记载,当时,毛泽东身着银灰色风衣,从芦林一号上车,到牯岭饭店门前下车,然后缓缓步行到日照峰隧道。走廊两边挤满了送行的庐山群众、机关干部、参与全会的服务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几千人欢呼雀跃,毛泽东不时地向两侧的人群招手……毛泽东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庐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yj/235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