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历史文化 >> 诗意中国诗忆中华第十八集唐朝上集唐朝
包括武则天在内,唐朝一共经历了二十一位大大小小的皇帝,平均在位时间1.76年,平均寿命47.2岁。唐朝皇帝中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间最长44年,如果加上六年的太上皇,李隆基做皇上五十年,享年78岁,仅小于武则天。唐朝寿命最短的皇帝是唐敬宗李湛,在位两年,寿命18岁。
李渊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的后裔,属于陇西贵族。在西魏与北周两朝,李渊父辈便是北朝重臣。
公元年,李渊生于长安,七岁世袭唐国公,这也是唐朝国号的来源。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是亲姐俩,是北魏鲜卑贵族独孤氏姐妹。李渊管隋文帝杨坚叫姨父。隋朝建立以后,李渊更是受到杨坚与杨广的器重。李渊比杨广大了三岁,是表哥。在隋朝末年,李渊任太原留守。成为山西王。
当时有一个擅长相面的人告诉李渊,说他有龙公之相,必当天子,成语日角龙庭就是源于李渊。李商隐曾有诗云: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本诗首联引用了杨广三下扬州的典故,日角就是指代李渊。如果李渊不建立唐朝,杨广的锦帆应该能开到海角天涯去。
图片源于百家号图库公元年冬天,李渊在李建成、李世民的支持下,攻入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皇帝。第二年春天,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同年六月,李渊取代杨侑称帝,标志着唐朝正式建立。
唐朝建立之日,正是群雄逐鹿之时。李渊在长安称帝后,一方面稳定局面,发展经济,另一方面继续平定各地的武装势力,李渊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平定了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各方武装力量。到公元年,除朔方的梁师都势力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实现统一。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的势力不断增长,于是在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引发了皇权争夺战,最后导致玄武门兵变。
李建成与李世民本是同胞兄弟,他们的母亲都是窦皇后。李建成在成为太子之前也立下了累累战功,并且治军严明,体恤百姓。与李世民一样,李建成手下聚集了诸如魏征、王珪、名将薛万彻、冯立、马三宝、谢叔方等一大帮英雄豪杰、贤良之士。薛万彻、冯立、马三宝等都是万人敌的忠义之士。怎奈一山不容二虎,魏征等人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世民,可惜错失良机。
公元年七月初,李世民在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等人的支持下,在玄武门发动玄武门兵变,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
冯立、薛万彻等将领得知太子李建成遇害后,带领二千兵马猛攻玄武门为太子报仇,将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吕世衡等斩杀。最后薛万彻带兵去攻打秦王府,在见到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后放弃复仇,逃入终南山。
从手下群臣的勇猛与谋略,以及忠义程度分析,李建成不输李世民。如果失败被杀的是李世民,李建成应该也会成为一代名君。
事后,李世民对誓死效力于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均予以赦免,并委以重任。因为李世民知道,作为太子旧党的人越是痛恨自己,越是忠于太子,这样的人才是忠臣良将。事实证明,李世民的判断是正确的,决定是英明的。魏征、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李建成的心腹最终都成为李世民的股肱之臣,为贞观之治立下不世功勋!
玄武门兵变两月后,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成为太上皇,又过九年,公元65年,李渊病逝,享年70岁,在唐朝历史上寿命排名第三,第一武则天、第二李隆基。
06:58李世民虽然通过兵变上位,但其在位期间任人唯贤,不计前嫌,发展经济、稳定形势,不久便出现盛世,史称贞观之治。作为一个大国,能够在建国后十几年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就是王道,不能用个人恩怨衡量唐太宗在玄武门兵变中犯下的兄弟相残的错误。
李渊与李世民两朝,总计三十一年,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日趋成熟,为中国的古代国家治理结构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重点介绍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源于隋朝的五省六曹制,在唐朝初期得以完善,是一套完整科学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国家的三大权力机关。
尚书省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是国家最高的行政管理机构,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中的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相当于现代部委下的司局单位。
中书省是国家决策机构与权力机构,掌管国家政策与法律的制定,皇帝诏书、国家政令的发布,相当于今天的国家人大。
门下省,相当于国家的审议、监督机构,负责审议、监督中书省颁布的政令、政策、皇帝诏书是否有纰漏,并拥有否决权,门下省驳回中书省政令,让其重新制定。
尚书、中书与门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位列三公的宰相。三省分别掌握着国家最高行政权、立法权与监督权,是三权分立制衡的雏形。但问题在于三省的权利都由皇帝决定,这也就决定了“三权分立”的三省六部制最终流于形式。遇到李世民这样的千古名君,三省各尽职能,国家便会昌盛。如果遇到一个昏庸的皇帝,或者像唐明皇李隆基这样的前明后暗的皇帝,便会在一朝中出现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的“典型奇观”。
公元年,李世民病逝,享年51岁。在李渊与李世民两朝,著名的文化名人有虞世南、王绩、欧阳询、褚遂良、玄奘等。
玄奘,本名陈祎,是中国古代三大翻译家之一。公元年,玄奘自行到印度求法,十七年后,公元年返回长安,受到李世民的召见与器重。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成公主和亲也发生在贞观年间。文成公主不是皇帝女儿,而是唐朝宗室女儿,具体名称不详。公元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促进了西藏和内地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李世民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守寡三十年,于公元年因天花病逝。
李渊李世民时期经典唐诗: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咏风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赐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欧阳询代表性书法作品有: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
褚遂良代表书法作品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08:29公元年,唐高宗李治即皇帝位。李治并非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治的哥哥、原太子李承乾因皇权斗争被废。提到唐高宗,必然联想到武则天、李显和李旦,这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极有特色的皇帝。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年二月,比李治大了四岁多,并且曾经是李世民的妃子(才人)。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与李治便开始了眉来眼去。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先是依照惯例到感业寺做了两年尼姑,后被唐高宗李治召入宫中,封为昭仪。
武则天嫁给李治时已经28岁,之后的十四年,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生下了四男两女,包括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又名武媚,精通权术,得到李治的宠爱后设计除掉了原皇后王皇后,以及唐太宗为李治留下的重臣长孙无忌和禇遂良等人。
后来,武则天经常陪同唐高宗共同临朝,李治被称为天皇,武则天则被称为天后,史称二圣,武则天也因此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
李治在位4年,除了亲手培养了一代女皇武则天以外,唐代的版图在唐高宗在位期间最大,南起今天的越南,北到贝加尔湖,西至中亚,东到朝鲜。公元68年年末,李治病逝,享年56岁。
李治病逝后,儿子李显继皇帝位,即唐中宗,武则天“垂帘听政”。李显本是平庸之人,当皇帝不足两月便被贬为庐陵王,李显的封地在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但李显没有到达庐陵,而是去了均州,目前沉于湖北丹江口水库之下的一个古城。
李显被废后,小弟李旦当了皇帝,即唐睿宗。李旦作了近六年的傀儡皇帝,公元年,已经66岁的老太太武则天正式称帝,并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称帝后也在考虑立谁为太子的事情,是复立李显、李旦兄弟,还是立武姓侄儿?最后武则天还是听取了神探宰相狄仁杰的建议,先后复立儿子李旦、李显为太子,这为后来的还政于李唐埋下伏笔。
公元年,宰相张柬之在将军李多祚的协助下发动政变,逼着已经81岁、风烛残年的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不久,武则天病逝于洛阳上阳宫,尸体运回长安与李治同葬于乾陵。
李显二次称帝后,仍然是平庸无能,放纵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使韦皇后野心膨胀,并且欲废掉太子李重俊,让安乐公主作皇太女。公元年,太子李重俊被迫兵变,由于策略问题,事败被杀。李重俊计划先斩杀武三思一家,结果除掉武三思再进攻皇宫时,李显已得到消息,带着韦后登上玄武门,对着反叛的士兵高喊太子谋反。结果大部分兵变将士临阵倒戈,太子与将军李多祚逃往终南山,被手下杀害。
公元年,中宗李显病逝,一说是被韦后母女毒死,太子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韦皇后效仿武则天“垂帘听政”,甚至做女皇。不久,李隆基发动兵变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李裏儿,废掉皇帝李重茂,复立唐睿宗李旦为皇帝。李重茂被贬为温王,没有被列入唐朝正式皇帝序列。
公元年八月,李旦让位于儿子李隆基,之后又作了四年太上皇,于公元年病逝。这就是李治、武则天一家四人当皇帝的简要历史。
在唐高宗李治夫妇、父子四人在位的六十三年,活跃的诗人主要有初唐四杰、宋之问、沈全期、陈子昂、贺知章、张若虚、刘希夷等。其中王勃与刘希夷都是生于李治在位初期,二十七岁左右便意外死亡的天才诗人。
04:52王勃的诗歌名篇有《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滕王阁序》等,其中名句和成语很多,比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这些都是王勃留下的名句。
刘希夷留下的名篇是《代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如果说刘希夷与王勃是少年才俊的话,那么初唐四杰中的杨烔更是神童。杨炯,陕西华阴人,十岁中进士。创作的经典诗篇有《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可惜,杨炯的寿命也不长,四十岁出头便病逝了。初唐四杰中的另两人也是不得善终,卢照邻四十多岁时因病投水而死,骆宾王五十多岁时参与了徐敬业兵变,兵败被杀(一说出家)。
04:00卢照邻的名篇有《长安古意》,其中的名句有: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骆宾王的诗篇除了《鹅》外,还有: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骨陈子昂创作的经典诗篇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别》陈子昂
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
相送河洲晚,苍茫别思盈。
宋之问的名句: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恸,不敢问来人。
沈全期的名篇《独不见》中的名句有: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之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江美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女皇武则天不仅擅于心计、精于权术,也很擅于作诗,且擅于煽情。武则天为了取宠唐高宗李治曾写了一首情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就是武则天,凭着眼泪与智慧,最终成为一代女皇。
李隆基出生于公元年,是李旦的第三子,在消灭韦后、李旦复位的过程中功劳最大,李隆基的长兄、原太子李宪坚决辞让太子之位,最终得到李旦同意,避免了兄弟相残的局面。
公元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71年,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全面控制了国家权力。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可分为’旗帜鲜明”的两大时期。
从公元71年至公元年的二十八年,唐玄宗使用的年号为开元,这一时期的李隆基励精图治、重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为相,政治清明,国家昌盛,史称开元盛世。杜甫就是出生于唐玄宗执政那一年,经历了开元盛世,杜甫用诗篇《忆昔》为我们复原了开元盛世的画面: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
这就是杜甫眼中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家族和睦。
西安城墙(源于百家号图库)我们也可以从李隆基自己创作的诗篇中感受到他在位初期心系百姓、每日三省吾身的敬业精神:
早登太行山言志李隆基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开元初期,李隆基出巡都尽量不干扰百姓,但拜访老者,鼓励农耕是必不可少的。
可惜,唐玄宗没有善始善终。在开元末期,李隆基开始怠慢朝政,沉迷酒色、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排斥张九龄、王忠嗣等忠臣,最终导致安史叛乱。李隆基的第二个年号是天宝,使用时间从公元年到年。所以,安史叛乱也叫天宝兵变。
安史之乱初期,叛军进展顺利,但大唐还有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多位战神级将军。这些将军身经百战、深谙军事韬略、战功卓越、忠心耿耿,他们都认为应该在潼关坚守一段时间,消磨叛军锐气的同时,训练好临时征调的唐军(此时唐军多为临时征募的农民、没有作战经验),等待时机歼灭叛军。
应该说高仙芝等人的军事战略是科学的,安史叛军都是野战军,而唐军多数是临时征来的百姓,必须加以训练才有作战能力。而大唐强盛了一百多年,叛军多数也不希望反叛,是迫于安禄山的淫威反叛的,等待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多数叛军会临阵倒戈。因此,如果唐玄宗信任几位将军的话,安史之乱也不会持续八年之久,长安也不会被攻破,当然,李隆基也可能就不用逃往成都。
可惜,那些只是如果。在安史叛军攻打不下潼关、不知所措的时候,李隆基先后听信奸臣边令诚与杨国忠的谗言,让高仙芝等人在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的情况下进攻叛军,结果导致严重的军事失败,并将战神高仙芝与封常清等杀害,自毁长城,造成叛乱失控的局面。不久,长安被叛军攻占。
04:14公元年六月,唐玄宗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在咸阳马嵬驿发动兵变,处死杨国忠与杨贵妃。之后李隆基继续逃往成都,而李亨则在宁夏灵武即皇帝位,立长子李豫为太子,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李亨即唐肃宗。之后李亨指挥全国的平叛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五十年后,元稹在其创作的《连昌宫》中表达了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思考:
……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
作为唐朝宰相级的诗人,元稹用近乎白话的诗篇告诉我们,任用贤良作宰相,那就是开元盛世,用奸臣作宰相,必然发生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叛军内部也是几经“叛乱”,先是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害,后来安庆绪被史思明杀害,最终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明义杀害……
公元年五月上旬,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相继病逝。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公元76年初,安史之乱才正式被平定,但之后唐朝内部叛乱不断。
平定安史之乱半年后,吐蕃还占领长安十五天,立李承宏为皇帝,但很快被大将郭子仪平定并收复长安。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军事统帅。
0:29唐代宗李豫在位十七年,在位期间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比如韩愈、张籍、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李绅、崔护、薛涛、元稹、贾岛等都出生于唐代宗在位期间。
在唐代宗在位期间活跃的诗人也很多,比如孟郊、韦应物、刘长卿、韩翃、卢纶、李益、钱起、司空曙、柳中慵等,大历是代宗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用了十四年,杜甫的人生最后四年也是在大历年间渡过的,卢纶、钱起、司空曙等人还被后世称为大历十才子。
卢纶的经典诗句很多,以边塞诗最为出名。比如两篇《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司空曙是卢纶的表哥,其创作的七绝《江村即事》最为有名: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人钱起创作的五律别有特色,比如近几年来某诗词大会中评委经常引用的诗句:
善鼓云和瑟,常闻弟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公元年,唐代宗李豫病逝,太子李适(本处适,读kuò)即位,是为唐德宗。李适是唐代宗长子,肃宗的孙子,出生于公元年,经历过安史之乱。
04:14唐德宗即位不久,便任用杨炎为相,进行税制改革,用两税法替代租庸调法,在一定时间内有利于国家的经济恢复。没过多久,受卢桤陷害,杨炎被贬海南崖州(三亚),最后被赐死海南。死前,杨炎在海南创作了一首绝命诗;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
崖州何处是,生度鬼门关.
唐德宗李适深谙地方割据势力的危害。所以,李适即位之后便急于削弱地方节度使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引起了李惟岳、李怀光、李希烈、朱泚等多人叛乱,史称奉天之难或二帝四王之乱。长安被占领,德宗先后逃往奉天与梁州。当时的奉天是今天的陕西省乾县。
在这一系列叛乱中,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卓越功劳的大书法家颜真卿被奸臣卢桤陷害去劝降叛贼李希烈,最终被李希烈杀害。二帝四王之乱最终被名将李晟平定,李晟因功拜相,被封为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
李晟是陆游心中的偶像。陆游一生都希望像李西平一样,能够为收复故地,国家统一奉献一切。陆游曾作长诗《长歌行》赞扬李晟功绩: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
公元年初,德宗李适病逝,太子李诵即位,即唐顺宗。
西安城墙(源于百家号图库)
公元年年初,唐德宗李适去世,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李诵即位之前就身体多病,在位七个月左右,进行了永贞改革,触犯了宦官与部分权贵的利益。因健康原因与宦官逼宫,李诵让位于太子李纯,李纯即唐宪宗。
唐顺宗做了几个月太上皇,于公元年年初病逝。
唐宪宗李纯即位后就废除了永贞革新颁布的各项法令,但李纯在位期间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平定了多次节度使叛乱,唐朝中央集权有所加强,经济有所发展,史称元和中兴。
宪宗即位以后,先是将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流放到南方偏僻之地,其中就包括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因为此次事件,柳宗元在永州创作了包括《石渠记》《石涧记》《小石潭记》在内的《永州八记》,以及《江雪》等经典名篇。刘禹锡也因为这次被贬南方,后来才有机会与白居易在扬州互相唱和,双方均创作了千古名篇: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自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应该说,没有刘禹锡的被贬南方,就没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著名诗句。
在唐宪宗在位中期,发生了叛贼李师道刺杀宰相武元衡事件,白居易因越位谏言而被贬为江州司马,于是才有了著名诗篇《琵琶行》,以及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多首经典唱和诗篇。比如白居易为元稹创作的以下两篇小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与君较近二毛年。
秦岭李纯在位后期,笃信佛教,迎接佛骨,劳民伤财,韩愈因为反对皇帝迎接佛骨而创作了经典论文《谏迎佛骨表》。韩愈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告诉皇帝佛无法保证皇帝长寿,更无法保障国运昌盛,于是唐宪宗将韩愈贬到岭南潮州,韩愈在蓝田县创作了经典诗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儿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04:1唐宪宗不相信韩愈的忠言,结果在韩愈被贬岭南的第二年,公元年,宪宗李纯暴毖。实际上,李纯是被宦官陈弘志等人害死,郭皇后知情并参与其中。同时期的著名诗人,宰相级的人物元稹创作诗歌《将进酒》揭露了其中的端倪:
将进酒元稹
将进酒,将进酒。
酒中有毒鸩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
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
阳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
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
推椎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
将进酒,酒中无毒令主寿。
愿主回恩归主母,遣妾如此由主父。
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
主今颠倒安置妾,贪天僭地谁不为。
诗中的妾就是诗人元稹的谦称,即元稹本人,主母是皇后,主父是皇帝。本诗反映了元稹知道了唐宪宗被害的实情后,极为复杂痛苦时的心情。
公元年,唐宪宗被害,太子李恒即位,即唐穆宗。四年后李恒病逝,儿子李湛即位,即唐敬宗。
唐敬宗李湛于年正月即位,时年十五岁。作为少年天子的李湛,懒政忌政,整日里踢蹴鞠、打马球、夜猎,从而引出了不少乱子。比如染坊工匠张韶和苏玄明带领一百多人闹事,打入大明宫,二人坐在龙椅上喝酒,但不久事变被平定。经过染坊工人闹事一事,李湛的玩心并没有收敛,两年后被宦官刘克明杀害。
公元年年末,敬宗被害后,兄弟李昂即位,是为唐文宗。文宗在位十四年,宦官干政日益严重。中唐以来,唐朝的中央禁军是神策军,神策军的实际控制人不是皇帝,而是宦官,这就是中唐以来宦官左右朝政、甚至决定皇帝立废的根本原因。
0:59唐文宗李昂即位以来一直在找机会削弱宦官势力,加强皇权。公元85年冬,李昂以观甘露为名想要除掉当权宦官仇士良,不幸被仇士良发现,仇士良调动神策军将王涯、李训等大臣诛杀,李昂从此彻底沦为傀儡,五年后病死,兄弟李炎即位,是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是唐穆宗李恒第五子,文宗李昂的兄弟。唐文宗在位十五年,宦官仇士良当权、李昂的儿子均被害死,最后文宗立侄儿、唐敬宗的儿子李成美为太子。李昂死后,仇士良将太子李成美害死,立李炎为帝,这样,唐穆宗父子四人做过皇帝,也是历史罕见。
宦官仇士良当权二十余年,害死亲王、皇子、宰相等大臣数百人,坏事干尽,却因扶立武宗李炎有功而得“善终”,仇士良在武宗一朝病死,享年6岁。
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打击佛教,拆除寺院四万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多万人,史称“武宗灭佛”或“会昌法难”。但李炎在位期间,与宰相李德裕配合默契,国家经济有一定发展,边疆相对稳定,史称会昌中兴。李德裕也因此被李商隐、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称为千古名相,梁启超更是称赞李德裕为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李炎不信佛,却相信道教的长生不老术,长期服用丹药,公元年,李炎病逝,享年才岁。在宦官的操控下,李炎的叔叔、唐宪宗的小儿子李忱意外当了皇帝,从而结束了唐穆宗李恒父子四人当皇帝的历史。
唐宣宗李忱是大智若愚型的皇帝,在唐穆宗父子四朝时少言寡语,身体也是多病,甚至被许多官员与宦官认为是傻子,所以在唐武宗李炎病逝后,李忱被宦官扶为皇帝,以便于控制。唐宣宗李忱会像唐穆宗父子一样,成为宦官的傀儡吗?
05:公元年,唐武宗李炎暴毖后宦官们扶立看似平庸的李忱为皇帝,以便操控。没想到唐宣宗李忱当皇帝后一反常态,表现出英主姿态。李忱政务勤勉,逐渐限制了宗室和宦官权力,并对甘露事变中被害的官员进行平反。在版图方面,李忱当政期间版图有所扩大。最有名的事件是张议潮归唐。张议潮是沙州(敦煌)人,九世纪初,河西走廊与安西四镇已归属吐蕃管辖。
唐宣宗在位初期,吐蕃内乱,张议潮趁机起兵赶走吐蕃官员,占领沙州,并派人向唐朝上书归复唐朝,唐宣宗非常高兴,封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不久在沙州设立归义军。后来张议潮又收复了凉州、西州等地,唐朝版图达到晚唐最大时期。敦煌莫高窟第窟的唐代壁画描绘了张议潮出行盛况,是重现历史的珍贵壁画。
图片源于百家号
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是唐朝的最后中兴时期,因宣宗年号为大中,史称大中之治。李忱不仅政治上有所建树,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些经典诗篇。比如李忱曾与庐山名僧香严閒法师(閒--闲)合作了一首七绝《瀑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首联:香严閒尾联:唐宣宗
本诗可能是唐宣宗当皇帝之前的作品,在江西庐山创作。因为远离长安,远离政治中心,李忱在本诗中也表达了自己的非凡志向: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而本诗首联作者香严閒法师也是高人,在旁人认为李忱是平庸之辈的时候,香严閒法师看出了李忱的非凡之处: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李忱在位三个多月以后白居易在洛阳病逝,宣宗听到消息后伤心异常,创作了千古名篇《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从本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李忱的伤心程度与诗词水平,也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词造诣在生前就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李忱是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swh/2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