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诗词学堂恁说续诗品之六

发布时间:2018-10-14 17:24:30   点击数:

△尚识

学如弓弩,才中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勿师。

尚识,从字面上讲,就是崇尚知识,就是崇尚学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和给中央民大附中同学们致信,都分别引用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一句。意思是说,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不治学没有学问,再大的才能也发挥不出来,也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在《择韵》一章里面,我们曾经说过,诗歌是由劳动中起源而来的。但是,随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期演变,诗歌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口语化特点,而成为一种书面语音体系,有字数限制、有押韵要求、也有律化规则。因为有了这些要求和规则,诗歌创作,也就成为了一种专门技术和一门专业学问。既然是一种专门技术,就必须要通过某种形式的练习来达到了解、掌握、熟练的不同层次。既然是一门专业学问,就必须要通过某种形式的学习来不断积累和提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学诗呢?陆游在嘉定元年,也就是公元年,他84岁的时候,给他儿子陆遹(yu)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做《示子遹》,两年后,他就死在山阴,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写下了著名的那首《示儿》,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他去世前两年,他写下了这首《示子遹》: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激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其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这首诗,写的是陆游84岁时对学诗的认识,应该说,对我们这些后学,应该有着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

他是这样说的,“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我刚开始学习诗歌的时候,只是喜欢华丽美好的辞藻。我们知道,陆游刚开始学诗的时候,以曾几为师,模仿吕本中,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属于江西诗派的人物。这一派以黄庭坚为创始人,成员大多数是宋代江南西路人,得名于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讲求“法度”,追求“生硬坚新”,多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因此,陆游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等我到了中年之后,开始有了一些小小的领悟,仿佛渐渐窥到宏大的境界。他在《何君墓表》中就这样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大抵诗欲工,而工亦非诗之极也。锻炼之久,乃失本旨,斫削之甚,反伤正气”。

“怪奇亦间出,如石激湍濑”,有时候会写一些奇怪的东西,但是,都犹如石头激荡在湍急的流水中一逝而过。他这里指的是初学江西诗派时追求怪异拗新的风格。濑,许慎在说文里面的解释是,“水流沙上也”。王充在《论衡》里面也这样说,“溪谷之深,流者安洋;浅多沙石,激扬为濑。”而湍字,在说文里面就直接说,“疾濑也。”,所以“如石激湍濑”,就是比喻那些求奇、求怪的东西,犹如石头在湍流疾濑中激起的浪花一样,瞬间消失无踪。意思是指,求奇、求怪终究不是学诗的正道。

那么,什么是学诗的正道呢?陆游说“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学习李杜才是正道,但是,李白和杜甫的诗中奥妙很高深,有多高呢?就好像几人高的墙,经常恨自己没有办法去领会。

接着陆游开始大开玩笑,他说,“元白才倚门,温李其自郐(kuai)”,元稹、白居易这样的人也就是刚刚摸到了门边,登堂还没有入室。而温庭筠和李商隐,那就根本是微不足道了。自郐二字,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的是,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吴王寿梦第四子)出使鲁国。到了鲁国之后,他先是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南》和《召南》,听完以后,他就说:“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则勤而不怨矣。”,大意是说,周礼是教化的基础,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是老百姓就已经勤劳而不怨恨了。然后,他听到了邶(bei四声)国来的乐工为他演唱的《邶风》、《庸风》和《卫风》,听完后,他说:“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大意是说,太美了,多么渊博深厚啊,虽然有忧思,但是,却不被困窘起来,我听说,卫国的康叔和武公德行大家就是这样吧,这就是《卫风》吧?紧接着,乐工又为他演唱了《王风》,他又说“太美了!有忧思但是却没有恐惧,这大概就是周朝东迁之后的风格吧?又有乐工唱起《郑风》,他说,“太美了!但是它的风格太过于琐碎,老百姓是不堪重负的,郑国肯定会首先灭亡的”;等等。总而言之,他这次在鲁国听了不少的各国歌曲并分别给了点评。一直到,“自郐以下,无讥焉!”,到了《郐风》之后,他就一句评价也不说了。意思是说,郐国太小了,音乐程度太低,他们的音乐也就不足以评价了。所以,后世把“自郐以下”当做一个成语来使用,意思就是说,微不足道,连谈资都够不上。所以,“温李其自郐”的意思就是说,温庭筠和李商隐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陆游接着指出“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意思是说,即使像温庭筠、李商隐这样笔力如椽,能够举起大鼎,但是,也未必能够领会到作诗的奥妙。我们知道,“三昧”原本是佛教用语,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定”或者“正定”,是排除一切杂念和束缚,心神平定的意思,这里就引申为一件事情的奥妙和诀窍所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取决于一个人对待诗词的态度。他接着说:“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意思是说,诗是儒学六艺之一,怎么能够只是用来玩游戏呢?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六艺,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六乐,指上古《云门大卷》、尧《咸池》、舜《大韶》、禹《大夏》、商《大濩(huo)》、周《大武》六套乐舞。

五射,指的是射箭的五种技法,包括:白矢、参连、剡(yǎn)注、襄尺、井仪。其中,白矢,指的是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指的是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指的是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指的是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五御,东汉的郑玄《周礼注疏·地官司徒·保氏》中列明为5种驾车技术,包括:鸣和鸾,指的是驾车平稳有致和鸾之声相应,《礼记》曾经记载,皇帝出行的时候,前有鸾鸟,故谓之鸾;鸾口衔铃,故谓之銮铃;逐水曲,指的是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过君表,指的是经过皇帝的表位有礼仪;舞交衢,指的是过交通要道的时候驱驰自如;逐禽左,指的是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六书,在《周礼》中未见记载,但是《汉书》里面是这样说的:“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管国子,教之六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九数,“指“数”这门功课的九个细目。郑玄注《周礼》引用郑司农(指郑众,汉和帝宠信的宦官,中常侍加位钩盾令)的话,记录为:“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大致和《九章算术》的内容相似。

关于六艺的第二种说法,就指的是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主要是说孔子当年开私学时候传授这儒家六经,也称之为授六艺。陆游在这里所采用的就是第二种说法,也就是说,诗是儒家六艺之一。因为,儒家对《诗经》非常看重,甚至把它上升到具有宗教典籍性质的“经”的地位,所以,陆游说,“岂用资狡狯”,怎么能够用诗歌来开玩笑,玩笔墨游戏呢?

最后,陆游总结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你要学写诗,功夫要下到诗歌之外。所以,学诗,应有诗内、诗外两种功夫,两种功夫都不能荒废、都不能偏颇。

首先,谈谈诗内功夫。现在很多人在讲起做学问,总喜欢引用陆游的结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但是,往往忽略了之前的那一句“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实际上,诗学既然作为六艺之一,就不可能无师自通,文章天成。而且,即使“文章本天成”,也需要我们有一双“妙手”,才能“偶得之”。所以,我们学诗词,必须首先要掌握一些诗词创作本身的规则、要求、特点和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内功夫”。以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而言,如果大家有志于学诗的话,最好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可能会快一些。

一要识字。诗从学字先。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知平仄。应该说,近体诗所有的格律要求,“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结尾押韵”,都是基于平仄这个概念提出来的,所以,如果我们对平仄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那么,对近体诗格律规则的掌握就不会熟练。如果连规则都不熟悉,那还些什么诗呢?所以,古人在进行启蒙时,首先要学的就是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学习这三本书,一方面是要学习认字,另一方面,就是要学习平仄和反切,早早地开始平仄练习。另一方面,就是明字义。元朝的方回在他的《汪斗山识悔吟稿序》里面曾经说过,“律为骨、意为脉、字为眼,此诗家大概也。”我们曾经多次强调过,近体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在有限的字数内去表达各种复杂的情绪,关键之处在于用字的精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推敲之功、炼字之功,但是,炼字的前提是识字,知道一个意思可以用多少个字来表达,它们之间的程度区分在哪里,那么,在需要的时候你才能选择合适的字眼来表达你的情绪。记得今年年初春节的时候,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swh/197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