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庐山和衡山同为“江南三大名山”之一的武功山,不知从何时起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沦落成为了一座被遗忘的非主流之山。好在那些执着的驴友坚持独辟蹊径,让武功山再一次在游客眼中红了一把,像是焕发了第二春一样。终于在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中,找了一个难得天气晴好的周末,打卡了这座山。
10:45石鼓寺
山脚下的石鼓寺是本次登山的起点,从萍乡北站有很多拼车的都是到石鼓寺的,元一车,坐满4人发车。武功山的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有底庵、中庵和顶庵,估计这座石鼓寺便是底庵了。石鼓寺原名佛祖庵,始建于元朝,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到过这里,石鼓寺的名字还是他赐予的。
走到石鼓寺背后便开始了徒步游览,一开始的游道都是沿着溪谷修建的,前些日子连续的降雨让溪中的水量激增,颇有一点奔腾而下的感觉。这一路有大大小小的好几个瀑布,虽然高度并不高,但是至少还成型了,这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天马印蹄瀑了。
刚刚进山的这一段几乎没有什么坡度,只是沿着旁边的溪流逆流而上,据当地人讲,这几天的溪水水势还比较大。
11:18检票口
一路走走停停,一直没过检票口,我甚至怀疑徒步上山是不是都不需要购买门票了,忽然检票口就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前面,这一段路真是长啊。
11:31尽心瀑
进了检票口之后算是真正进入景区了,从台阶左侧茂密的植被缝隙之中隐约可以看到远处有一白练。再走近一些,一条岔路通向那条白练,不过走到尽头之后却发现那条瀑布却隐藏在了一片竹林之后,不过从眼前的景象来看,原本是有一座索桥通向溪对岸的,现在走不过去了,只能想象着它的英姿,指示牌上介绍说那条瀑布叫做尽心瀑。
从岔路返回,继续沿着主路往前走,一路都在树林中延伸,和旁边的溪流交互相伴。大部分的游客游览武功山都是从石鼓寺乘坐索道到半山的紫极宫,之后再开始步行游览,很少有步行这最下层的一段路的。当然和大多数山一样,这最下层的路,风景都是大同小异的。
12:13飚水瀑
连续走了好几段比较长的上坡之后走到了一个凉亭,远处便是飚水瀑,这条从巨大山岩上奔流而下的瀑布是武功山最高的一处瀑布,多亏了前段时间的雨势,瀑布的水量还算比较大,有几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12:40猴谷
走过飚水瀑之后便走进了猴谷,当然这里是很难看到野生猴子的。台阶在森林中逐渐往上延伸,沿途不乏大大小小的瀑布和小溪,山水灵动十分惬意。途中有一岔路口,往左通往吊马桩,往右通向紫极宫,计划从福星谷栈道上山,于是往紫极宫方向走去。
山势变高之后,茂密的林中也有这种落差稍微高一点的瀑布,瀑布旁边便是之字形的登山台阶。
13:23紫极宫
走出猴谷之后,视野豁然开朗,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半山腰的紫极宫,这也是武功山的中庵,中庵索道的上站便是在这里。和山脚的石鼓寺一样,紫极宫也是始建于元朝,曾经据说是占地广阔,其实恢宏,不过如今也只是孤零零地坐落在山怀之中。面对紫极宫而立,眼前是如屏障一般的高山,左侧(北方)是吊马桩方向,右侧(南方)是情人花海方向。
按照原计划是准备从情人花海方向上山的,游览福星谷栈道,第二天从金顶前往吊马桩的星空玻璃栈道,后来临时改变了主意,干脆趁着今天难得的好天气,先去把玻璃栈道走了,于是在紫极宫选择了向左的道路朝吊马桩方向走去。离开紫极宫之后,已是在半山腰中行走,偶尔会遇到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可以看到山下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而另一侧则是潺潺的溪水和长满青苔的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