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基本信息 >> 毛泽东怎样写讲话文章
、毛泽东怎样写“讲话文章”
2、毛泽东的0大语言风格特点提要:毛泽东的文章高屋建瓴,有雄霸之气,既标新立异,又光彩照人。他的政论文是用文学翻译政治、传播思想的典范。其文章充满了政治家的气势、思想家的敏锐、作家的文采、学者的渊博和大师的幽默。今天我们重读毛泽东的文章,研究一下毛泽东的写作,检点我们的文风,这是我们在毛泽东23周年诞辰之际对他最好的纪念。
.领袖的讲话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既做了领导者,施政的第一关就是有口才、善总结、会分析、能鼓动。
“讲话文章”是从讲话、谈话、演说而成的文章。之所以独立成题拿来分析,有这样几个理由:一是讲话永远是工作的一部分,过去是,将来还是,是干部的必修课,不可回避;二是由讲话而生的文章比一开始就用笔写的文章另有一种味道,有独特的风格和规律;三是讲话文章在中国散文中是个新品种,诸子散文有谈话式,但还未形成完备的文章结构。到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梁启超等一路下来都是“写”文章,“说”文章的还没有。讲话、鼓动是进入近代社会,特别是民主革命兴起后而大盛的。讲话而后又整理成文,携讲话之势,存讲话之风,又合文章规律,毛泽东是集大成者,至今仍独占鳌头。毛泽东之后无出其右。所以研究毛泽东的“讲话文章”,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指导现实角度都是有必要的。讲话,向来是政治领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文章中的一种。
毛泽东一生在各种大小会上有无数的讲话与报告,后来有不少形成了文字。在他的至4卷《选集》和至五卷《文集》(下同)中共收有约9篇。我们可以把这些称作为“讲话文章”或“口头文章”,它是从讲话而来,而且是从一个始终在一线领导火热斗争的领袖口中而来,于是便有了它的唯一性。天下官员何多,讲话何多,官员印发自己的文章何多,但像毛泽东这样的讲话风格进而成文的却不多。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一要主题鲜明,作者有鼓动家的本事,一席话就能使懦者勇、贪者廉、愚者悟,愤然图进;二是要言语生动,作者有艺术家的本事,让人听得当场眉飞色舞,心花怒放。说到底就是思想性加艺术性。因为是面对面、现对现地交流,最考验讲演者的才华。既要肚子里有货,还要能临场发挥。
毛泽东的讲话文章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大型会议的报告,二是各种专门会议的讲话或即席发言。毛泽东在大型会议上的报告(包括开、闭幕词)高屋建瓴,雍容大方,最见领袖风度。一般都是为阐述或解决某一个阶段性的关键课题,分析形势,提出任务,制定目标,总结号召。其结论常为历史发展所验证,成为时代的里程碑。如红军时期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湘赣边区二次决议);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战争和战略问题》(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新民主主义论》(在边区文化协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七大政治报告);解放战争时期的《关于重庆谈判》(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杨家沟会议上的报告)《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等。第二类是毛泽东在各种专门会议、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话,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这不像前面那种大型、战略性的重要会议要作较长准备,仔细论证,它甚至是突然性、遭遇式,所以总是有的放矢,击中要害,且常有现场感,即使半个世纪后读来仍如在眼前,有一种促膝谈心,拈花指月的灵动之感。这更见毛泽东的浪漫与风采。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还有出访苏联时对我留苏学生的谈话等等。
2.毛泽东的讲话有气壮山河,有灵动之美,语言风趣,警句迭出。
讲话本来是一种交流,一个随机采集、同步加工的过程,是一种即席的创作。它必然伴随着一种活泼灵动的文风,而由此而产生的文字也会是更鲜明更生动。毛泽东作为领袖,他有实践、有创造,把讲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有自己的个性。
首先,他的讲话气壮山河。你看,他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他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真是气贯长虹。他到重庆谈判,讲了40多天的话,会上讲,会下讲,与各种人谈。山城特务如林,暗夜如磐。戴笠甚至制定了以“便于随时咨询政务”为名扣留毛的计划。但毛泽东借他的讲话之声扫开了雾城的阴霾,朋友欢呼,敌顽止步,他胜利归来。
再者,他的讲话有灵动之美。尖锐、敏感,善交流,能始终把握现场,牵引听众。毛泽东是中国革命这个大舞台的总导演兼主角,何惧一场演说、一次谈话?相反,讲话、演说正是他与这个大舞台的有机组成部分。你看他在延安人民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上发表演说:
“今天是八月一日,我们在这里开追悼大会。为什么要开这样的追悼会呢?因为反动派杀死了革命的同志,杀死了抗日的战士。现在应该杀死什么人?应该杀死汉奸,杀死日本帝国主义者。但是,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者打了两年仗,还没有分胜负。汉奸还是很活跃,杀死的也很少。革命的同志,抗日的战士,却被杀死了。……‘限制’,现在要限制什么人?要限制日本帝国主义者,要限制汪精卫,要限制反动派,要限制投降分子”。(全场鼓掌)为什么要限制最抗日最革命最进步的共产党呢?……(全场鼓掌)”。
年他出访苏联,谈判紧张,难以抽身,但我留学生求见心切,在礼堂一直等了7个小时,不见不走。毛泽东从外事现场赶来,发表了热情、风趣、理性的即席讲话。至今还传为美谈。
3.言语通俗,善用修辞,讲话不但好懂,又很风趣。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我们有武装的和文化的两支队伍,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队伍,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队伍。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他说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是两千年前的人民意见,现在我们更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年月20日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上讲,现在技术革命是革愚蠢无知的命,靠我们老粗是不行的。现在打仗,飞机飞到公尺的高空,超音速,不是过去骑着马了,没有高级知识分子不行。由朱总司令风趣地过渡到鲁总司令;由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现在的双百方针;说到要用高级知识分子,就高到米的高空。年他在延安讲:“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比喻、对称、拈连、借代、反差等修辞格熟熟练地运用,大幅度地时空调动,自然趣味横生。
4.这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报告、讲话,总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得出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结论,许多警句广为流传。
一首歌好听不好听,看它是不是能流传开来,能流传多少年;一个领导人的讲话好不好,看这其中的句子能不能让人记住,让人引用,能存在多少年。好的句子是思想的结晶,是文章的名片,是文章传播的商标,能提升文章的品位和知名度。毛泽东的讲话是一个领袖在指导工作,他的许多讲话、报告就是他对时局、对某个理论的研究成果。即使延安窑洞里那样艰苦的条件,那样紧张地战斗,他还是坚持读书、写作,认真准备讲稿。奠定了抗日战争战略思想的《论持久战》就是毛泽东年五六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而即使是在一个普通战士追悼会上的讲话,也能谈及人生观、生死观,产生了“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名言。出访在外,接见留学生的即席谈话也有“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和“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样的名言。这是真正的政治家、学问家的讲演,他胸有成竹,词从口出,既无政客式的作秀也没有刻意去附庸什么风雅。虽然,许多现场讲话在后来发表时作了一些修改,但那种轻松、自然、活泼、灵动的风格却留存下来,这是一种内功,单从字面上是永远学不来的。
现在收入《选集》、《文集》中的约9篇“讲话文章”无不体现了毛泽东的这种风格。而全党上下讲真话、讲新话,不讲空话、套话,则是党的生命力的表现。
毛泽东的0大语言风格特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战略家,而且是前无古人、无与伦比、超然卓绝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气势磅薄、魅力无限,具有极强的感召力、感染力、吸引力,让人心悦诚服。以笔者之见,纵观毛泽东语言风格,主要有十大特点:
一是讲新鲜话“与时偕行,富有新意”。毛泽东爱讲新鲜话,很少重复自己过去说过的话。他的文体笔法从无固定模式,在他的著作中,几乎找不到雷同的篇章结构和文字。许多文章的标题就很独特,如《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等都新鲜动人。许多文章的开头十分新颖,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宗明义:“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调查工作》先发问:“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吗?是人的头脑里所固有的吗?”有的文章的结尾使人拍案叫绝,如《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最后说:“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子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再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评战犯求和》的结束语是:“我们早就说过,蒋介石已失去了灵魂,只是一具僵尸,什么人也不会相信他了。”
二是讲精炼话“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毛泽东发对读者极端的负责任,在编辑出版《毛选》时,本来已经是成品,他还在三番五次增删修改,一个典故、一个标点也不放过。对诗词,他更是字斟句酌,一改再改,千锤百炼。年,他在庐山会议初期印发《到韶山》一诗,虚心向有“荆楚才子”之称的梅白征求意见。梅白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这一句应改“哭”为“咒”更好。这样似诗意更积极深刻,感情也更鲜明强烈,毛泽东欣然接受了梅白的意见。诗的最后一句原为“要使人民百万年”,梅白又提出不妥,说这句有口号之嫌。于是毛泽东就将这句改为了“遍地英雄下夕烟”。95年,中国决定抗美援朝,原想以“支援军”名义出兵,征求民主人士意见时,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对毛泽东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否则仗就打不好。”他认为“支援”的说法不妥。周恩来也同意黄炎培的看法:“叫支援军?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毛泽东听了,抓起铅笔将“支援军”改为“ ”。黄元培频频点头:“师出有名,战无不胜!”
三是讲雄辩话“机警睿智,能言善辩”。毛泽东学识渊博,成竹在胸,举重若轻,“乱云飞渡仍从容”,“每临大事有静气”,不卑不亢,睿智机警,具有很强的辩才。在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应《大公报》邀请,和周恩来等来报社做客。席间,大公报社负责人重提所谓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毛泽东回答说:“如果蒋委员长是大锅饭让大家吃,共产党决不另起炉灶。如果他不给大家吃大锅饭,饿了两天还可以,饿到第三天,非另起炉灶不行。”年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应邀对文艺界人士作演讲,演讲结束后,有人问毛泽东:“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借蒋介石和自己的姓氏幽默作答:“国共两党的矛盾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便发出爽朗而豪迈的笑声。“那你的毛——”不等问者说完,毛泽东就说:“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毛泽东的这番回答,不卑不亢,柔中带刚,充满着必胜信念。
四是讲自己话“独辟蹊径,别开生面”。斯大林说:“列宁的伟大,正在于他没有做马克思主义的俘虏,而善于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并从这个实质出发,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毛泽东凡事善于独立思考,与列宁有着相同的政治品格,他把马克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年0月5日,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开宗明义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年2月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五是讲百姓话“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毛泽东讲话深入浅出,善于运用大众化语言说明深刻道理。井冈山时期,他非常重视根据地建设,形象地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毛泽东的一番话,澄清了部分同志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大家对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认识。延安时期,毛泽东常常到抗大讲哲学,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他就把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浅出,解疑释惑,形象生动。在讲《矛盾论》时,为了说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个观点,他举了鸡蛋因得适当温度而变化为小鸡,而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的生动例子;讲《实践论》时,他举了一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在举这些生动的例证时,让学员茅塞顿开。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其中说到:“什么叫左倾?什么叫右倾?好像妇女生娃娃,七个月就压出来,就是左了。过了九个月不准出来,就是右了。”
六是讲风趣话“幽默含蓄,意味深长”。毛泽东是一个幽默大师。他不喜欢板起面孔说话、写作,他总能赋予语言以生动诙谐之趣。转战陕北期间,有一天夜里,毛泽东和中央机关住进田次湾。这个村子很小,部队住得很拥挤。毛泽东与十几个同志挤入一座窑洞里睡觉,房东大嫂看到拥挤的情况,一再不安地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按着大嫂说话的节律说:“我们部队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毛泽东随口应答,不事雕琢,竟成妙趣:不仅使人感受到融融的军民鱼水之情,还让人感受到他语言艺术的神奇魅力。年,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在谈到辩证法时,毛泽东讲:“中国人把结婚叫做红喜事,死人叫做白喜事,我看很有道理。中国人很懂得辩证法的。结婚可以生小孩,母亲分裂出小孩来,是个突变,是喜事。一个人分裂出两个、三个,甚至八个、十个,像航空母舰一样……新事物的发生、变化、灭亡,老百姓都叫喜事。人死了,开个追悼会,一方面哭鼻子,一方面又觉得是喜事,确实是喜事。你们设想:如果孔夫子还在,也在怀仁堂开会,他两千多岁了,就很不妙!”
七是引经典话“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毛泽东笃志嗜学、垂老不倦、博古通今,且学以致用、借古鉴今、提炼引申、推陈出新,善用古语说明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他大量引用了经、史、子、集作品,各种名言佳句随手拈来,运用自如,令人惊叹不已。在《矛盾论》中,为了说明“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引用了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唐人魏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还嫌不够,又讲《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前两次为什么失败,第三次因为从调查研究入手,查清了盘陀路,分化了李家庄、扈家庄同祝家庄的联盟,主客观相一致,结果胜利了。年冬,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左”的错误,中央召开了有县委书记参加的七千人大会。他带头作自我批评,承担责任,并针对当时党内不民主的问题,语重心长地讲了项羽因为听不得不同意见,结果“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博采众长,最后得了天下。讲完故事,他说:“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我们如果不改正,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毛泽东对这段历史娓娓道来,生动感人,引起与会者的阵阵笑声。从此,“西楚霸王”
八是讲管用话“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毛泽东文风的突出特点,他从不说泛泛而谈的空话,可有可无的废话。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产生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情绪。毛泽东为了说服同志们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摒弃“城市中心论”的苏联模式,接连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多篇文章,逐渐排除了同志们心中的疑云,坚定了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的信心。年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南京解放后,如何向全国进军,如何接管大城市,如何恢复满目疮痍的国民经济,如何同外国人打交道……摆在了毛泽东的面前。在西柏坡普通农舍里,他夜以继日的起草《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对上述问题一一作了明晰的回答。这个讲话事实上成了进城后的建国纲领,拉开了建设新中国的序幕,可以说这篇讲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九是讲给力话“气度恢宏,激情洋溢”。毛泽东讲话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凝聚力。年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结尾在展望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时这样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年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十是讲心里话“真诚朴素,感情真挚”。毛泽东平易近人,日常谈话总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又是毛泽东94年入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的老师。95年由于毛泽东发起驱赶校长张干的运动,校长大怒,要挂牌开除毛泽东为首的7名“闹事”学生。王季范联络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先生出面,召集了一个全校教职员会议,为学生鸣不平,同时对张干施加压力,才迫使张收回成命。这之后,毛泽东在长沙进行革命活动,多次被反动军警追捕,都是多亏王季范救援掩护才得以度过难关。95年春节,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住所,握着一位老人的手,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人恩惠,涌泉相报,一声“九哥”,真情无限。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当今世界,因毛泽东语言艺术而丰富多彩。可以说,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最高典范,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和现代的语言运作的最高成就,熔铸了古今汉语的精华,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毛泽东是举世尊敬、雄绝千古的语言大师,其不朽的著述和言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然而,不管毛泽东的语言世界多么复杂幽深,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语言艺术植根于他的伟大人格、伟大个性,语言是他人格和个性的外衣。
国防情强军梦防情结难抹去
范侵略勇出击系国防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jbxx/2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