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故事传说 >> 披荆斩棘,终抵群星,第五次工业革命是迈向
脱口秀跨年会上第一批航天员潘占春开玩笑地说:“现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自豪地拍着胸脯说——我,上边有人!”
魏占春曾经做过三年程序员的庞博说:“你们只听说过我是程序员,可不知道我是给什么东西写程序的吧!我压箱底儿的吹牛的梗儿就是——我有3行代码,在天上!”
庞博近年关于太空的话题越来越多,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新闻,随处可见太空、星系、宇宙、航天等字眼,不啻于一场革命。
“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谓之“革命”。而今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政治、教育、信息技术、工业等各方面引起的质的飞跃都可以称之为“革命”。”
人类自从学会驯养动物,就逐步由采集时代过渡到了农耕时代。农业革命总的来说仍是手工业的革新,18世纪60年代之后,人类就进入到了工业革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始,工厂生产由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
电力的使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开发和普及。人类进入了自动化时代。
数字革命、互联网的无处不在、人工智能的开发造就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至此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茵玛·马丁内斯在《第五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太空技术将引领人类进入全新的“太空文明”时代。
天地蜉蝣,沧海一粟,飞仙遨游,抱月长终
人类自古以来就认识到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放弃梦想,一直期望着“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如果苏轼活到今日,看到人类已能登上月球,当不会再感慨“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了吧!
自从人类“直立起来”,学会抬头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就无时无刻不在好奇着那里有什么。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才能去到那里。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
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与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在是我所知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辰——劳伦斯·M·克劳斯且不说劳伦斯人品如何,他的《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从大爆炸到生命诞生的故事》里的这段话可是迷倒了无数读者,也揭秘了为何人类一直渴望探索太空——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星辰,宇宙也在我们体内。
怀揣梦想、展望未来、披荆斩棘、终抵群星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圣埃克苏佩里
同样,未知的太空文明对于人类来说存在着太多的风险;人类的体能尚未能达到在失重空间生存的极限;更勿论探索太空会耗费巨额的成本和时间。否定的因素俯首皆是,支持则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是为了千年后的未来,当能源衰竭、气候变暖、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谋一条出路,太空探索已经不是“可以为之”,而是“势在必行”了。或许我们应该像《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的那样,教他们学会抬头仰望浩瀚的星空!
如果说以前的月亮、星河只存在于传说、神话里,现在它们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大阵营开始了太空竞赛,率先登月成了决定输赢的筹码。那时的太空探索还受着政治思维的制约。
如今各国已经意识到不应该用政治思维和态度去对待太空工业的未来。科学的探索如果能免受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那将是我们全人类的福祉。
正如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精通。对于太空的探索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花费的金钱太多了,单靠一国实力只会拖慢前进的步伐。太空探索是一个客观上需要全人类抛开国界、各展所长、共同努力的事业。或许太空探索将是促成全球一体化的有利因素。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项目汇聚了中国的太空基建,美国的经验,欧盟一体化合作,日本的聿鸟航天收集器,印度的搭载技术,非洲的射电望远镜、南美的发射基地和观测中心……围绕着地球的太空,该有多美丽。
当然现实中实现这一目标还有着太多的制约。书中在对各国或地区的太空研究机构的描述中也介绍了他们各自遇到的问题。既然我们都看到了这些问题,接下来就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了。在“求生存”这一大目标下,人类定会披荆斩棘、终抵群星。
远离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蓦然回首地球就在灯火阑珊处
太空就像仓央嘉措的诗所描写的那样:
你见,或者不见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未被征服
也未被标记
国有国界,海有海岸线,天空也有国之领空的划分,只有太空——至今仍未被任何国家所占领。它就静静地待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探索追寻。
小时候曾背过一首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人类借助人造卫星这个“天空之眼”,置身于地球之上,客观地观察、守护着地球。大到气候监控、城市变迁、森林砍伐、动物迁徙、生态平衡、臭氧层破坏;小到行车路线的规划、犯人逃跑轨迹的追踪,都逃不过“天空之眼”的降维打击。
另一方面,航天业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卫星发射所需要的精确、制冷、防热防辐射等种种要求也促使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一些发明继而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纸尿裤、真空压缩食品,最初都是为了宇航员研发的。微波炉、制冷机则是为了研发载人飞船发明的。
<写在最后>
这是一本科技小白也能读懂的书,也是一本让读者能够抬头仰望星空的书。作者茵玛·马丁内斯在书中分析了人类为何对太空那么执着和着迷;阐述了人类对于新的居住环境的客观需求;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果和计划;揭示了太空资源的商业开发将给人类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
12月25日,NASA宣布“历时25年,前后耗费亿美元的韦伯太空望远镜”终于要被送入太空了。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
一桩桩、一件件的新闻预示着“太空旅游”乃至“太空居住”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一个崭新的地外文明正逐步展现在我们眼前!
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
Aslongasmankindcandream,wecancertainlyachieve.——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