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故事传说 >> 藏在麟峰小学附近的莆田古早味,上学的
“你12年前上过的学校,
现在是什么样了呢”
年的夏天,又有一批学生毕业了从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小豆丁
没有高年级学生的忧愁和不舍
小朋友的告别是充满期待的。
离开了学生时代待过时长最久的学校,也离开了那条充满回忆的长街。
后来才发现,
原来六年那么短暂…
01
PART
-还记得校门口的尽头是三棵大榕树-
“和所有人一样,
印象中的母校,
是一个我一毕业就华丽蜕变的神奇学校。”
以前的麟峰小学校门朝着最长的那条街,
长长的下坡路,是笑声最多的地方。
现在的校门朝着繁华的商场,
短短的小巷还是跟以前一样容易堵住。
放学总是不喜欢早早回家,
跟着小伙伴满街窜。
去这边的小卖部买点炸串、零食、漫画书,
去那边的文具店拍几张大头贴。
看着门口来来往往,
被堵得水泄不通的小路。
就连观桥的榕树下,
也都是小学生嘻嘻哈哈的打闹声。
现在的观桥依旧车来车往,
撤掉了原来的公交站牌,
撤掉了榕树下的报刊亭。
越来越多的高楼矗立,
不变的是,那三棵年岁渐长的榕树。
02
PART
-校门口最受欢迎的小卖部也不见了-
校门口卖文具、零食的小卖部一家一家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类型的服装店、小吃店。
放学后、上学前总喜欢和小伙伴
钻进校门口的小卖部里迷失自我。
“这么多年过去了
那些曾经每天光顾的「小卖部」
你们,都去哪了呢?”
03
PART
-再次回来,竟然是为了这个小摊-毕业之后听说麟峰小学重建了,
拆掉了原本破旧的教学楼和校门。
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但是许多人也再没回去看过。
再次回到母校附近,
是从朋友那听说有一家很正的京味小吃。
虽然离学校有点距离,
但是托它的福,
还是看了一眼母校的新模样。
京韵小吃开在观桥的第10个年头,
虽然每天不是门庭若市,
但也是小有名气。
豌豆黄是大乔每次来必买的单品,
非常经典的京味小吃,
味道和之前在北方吃到的差不多~
第一次吃到青团也是在这个小摊,
老板告诉大乔,
青团用的艾叶都是从本地山里摘回来的。
软糯清爽的外皮,
包着整颗咸蛋黄和肉松,
很值得试一试哦~
三合士是老板娘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手艺,
味道跟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
还有各种各样的本地小吃和北京小吃,
都出自一方小小的院落。
04
PART
-你还记得,上学时最爱吃的小店吗?-
提起观桥的老店,
不少人第一时间可能就会想到「亚鹏豆浆炒」。
传承两代人,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本地特色小吃店,
在观桥后的巷子里见证了多少变迁。
一份豆浆炒的标配必须有榨菜和花生米,
但和大乔吃过的其他豆浆炒不同,
亚鹏豆浆炒的鸡蛋是蒸出来的,
加入豆芽和调料,口感丰富又特别。
用豆浆泡过再炒制后的兴化米粉,
散发着淡淡的黄豆香气,软糯爽口。
每天现打的豆浆经过几次过滤,十分顺滑。
这些传统老店,
还保留着最原始的制作小吃的方法,
为你细陈这份童年味道的情节。
在日益发展的城市,
人们购物往往会想到应有尽有的商超、便利店。
开在街头巷尾的「糖烟酒店」逐渐被冷落,
还在营业的店小铺也越来越少。
走过这些老店,
大乔总会浮现许多画面,
恍然间,以为时间不曾走过。
或许某天承载着那些回忆的物品一件件消失,
“但只要他们还在我们的记忆里鲜活着,
它们便永远不会消失。”
结尾小彩蛋小学看过阿衰的朋友举手!#聊一聊,你上学的时候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走街串巷
第10期
点击查看往期
第1期:仓后路第2期:庙前街第3期:宫下路第4期:建设路第5期:北市场第6期:西天尾
第7期:学生街
第8期:高楼
第9期:延寿北街
编辑:陈百万
摄影:佩奇、陈百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