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九江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20-10-15 7:38:41   点击数:

年,全市“三农”工作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民脱贫增收,农业农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5.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3%。

今年以来,我市成功应对年初阴雨低温、年中洪涝以及之后的持续干旱等灾害天气,聚力保供给稳增产促增收,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粮食播面万亩、产量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茶叶面积达23万亩,新增3万亩,总产吨,综合产值14亿元,产量、产值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油茶60万亩,新增7.8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7万亩,产量46.35万吨,增长3%;特种水产17.2万吨,增长6.1%。我市还重点整合发展了鄱阳湖大闸蟹,新建“鄱阳湖大闸蟹”品牌专卖店39家、电商交易平台41个,市场上专卖店日均销售超过千斤,每斤价格相对高出5元左右。

同时,我市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以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全市新上万元以上农业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9个、加工项目53个),总投资.8亿元,完成固投60.9亿元;规模以上农业企业总数达家,新增29家,总销售收入.3亿元;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专业大户家,分别新增家、家、户;建设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化基地29个,园区累计流转土地19万亩(亩以上15个、万亩以上8个),农业总产值21.8亿元;新创“三品一标”47个,省级品牌10个。

今年,我市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建新村、治垃圾、保生态、强基础。全市个新农村点建设已经完成,共改水改厕户,改房67.6万平方米,修通进村及村内道路公里。87个中心村整治建设全面完成,其中省市县三级打造示范中心村3个。共安排贫困村建设点个,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善。今年市县投入财政资金2.53亿元(市级万元、县级2.33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多万元,建成乡镇压缩中转站54座,正在规划建设压缩中转站32座。市本级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8县3市全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林业“三防”扎实推进,确保了庐山等重要区域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湖区治安持续稳定。第六批4个小农水重点县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座(处)水毁工程已修复座(处),完成率81.9%。去冬今春建成高标准农田13.2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7万亩。

我市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按照省、市改革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大类19项农村改革,其中,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5万亩,颁证76.8万户,证书到户率98.6%,正开展扫尾与验收工作。市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更加完善。通过交易平台,全市流转土地总面积.9万亩,流转率达42.6%。“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今年累计发放贷款14.9亿元,贷款余额13.4亿元,共惠及农业经营主体户。

“三年率先脱贫攻坚战”开局良好,预计全年脱贫9.12万人,退出个贫困村。产业扶贫上,省市投入资金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个。积极发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在都昌县南邹村等90个贫困村开展了光伏扶贫试点,在修水县洋湖村等个贫困村开展“农村E邮精准脱贫工程”。就业扶贫上,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培训3万余人次;向深圳技师学院“九江扶贫班”输送贫困生名。保障兜底上,完成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建档立卡数据对接,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线由去年的月人均元提高到了元。搬迁扶贫上,投入万元,对个重度贫困村组开展集中整治。完成搬迁移民扶贫人,开工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33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217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