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游记山水黔行下

发布时间:2020-1-18 21:59:49   点击数:

(续前两篇,本篇为完结篇)

下篇——胜景

淅淅沥沥地。

小雨打在窗户上,叮叮咚咚催我起床。

唔,是要去最后一站了么。时间过得可是真快呀。

睁眼时,天刚朦朦亮,玻璃窗上被雨雾覆盖,透过窗帘,只能看见熹微中隐隐约约勾勒出城市的轮廓。

下雨了,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喃喃。

只见导游在酒店门口兴奋地招呼我上车。“今天你们算是运气好了,下了点小雨,又不影响观景,而且瀑布水量会超级大的呢!”我从来没见她笑得这么灿烂,想必这瀑布必定十分壮观。

要不然,怎么称得上是“亚洲第一大瀑布”呢。

嘿,导游神神秘秘地说,还有前奏。其实是为了避开上午瀑布景区庞大的人流量,等到下午人少点再去罢了。于是我们的车驶向了另一边的岔道,先去玩一玩溶洞。

去张家界和云南踏青的时候,溶洞还真没少去。有些个溶洞偌大无比,一眼望不到尽头,让人心寒胆战;还有的因为雨水冲刷使得洞内相当潮湿,我在云南的某个溶洞中就因此从两米多的台阶上滑落,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而且说实话,溶洞里面就那些千篇一律的景物,不是石笋破壁,就是钟乳倒挂,全都得依附在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上才能自圆其“名”。有的还必须在人工彩灯的辉映下才能显出似有若无的轮廓,总之就是一个洞,洞里有条暗河,洞顶有好些倒立的石钟乳,地上又时不时冒一些石笋,然后洞里用一些彩色灯光交相照映,再配上讲解员的一番惊艳的说辞——这就是溶洞。

车还摇晃在还未修好的泥路上。

迟子建女士说过,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至少,她是渴望的,我也是希求的。

如今,这种渴望沦为现代的失望,只容许汽车圆圆的车轮践踏着泥泞,而我被锁在汽车里,眼睁睁地注视着梦寐以求的泥泞小路。

导游又开始讲解了。我缓过了神。

贵州有两个颇负盛名的溶洞,一个是贵阳的织金洞,另一个是龙宫。导游娓娓道来。

那为什么我们去的,是这个——夜郎洞?

细细询问才知,原来织金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旱洞,是世界上最长的旱洞,在里面走上一程可能得耗费一整天的时间,纵使它十分壮观;龙宫是中国最大的水溶洞,全程几乎是坐着渡船在地下暗河上游览的。而我们所去的夜郎洞,虽然规模较小,但能比较全面地欣赏到水、旱两种溶洞的景观,所以才这样安排。

行吧。反正就那样的景,去哪个倒也无所谓。

夜郎洞?难道就是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吗?我又开始浮想联翩,连船靠岸了都没有丝毫察觉。

果不其然,里面和我所想的基本上完全一样。游览溶洞,带个想象力就足够了,什么乱石都能变得有模有样。一路穿洞上山,站在溶洞外的一处高地上鸟瞰这一片乱坟岗似的土地,竟没想到下面是一个庞大的溶洞,这和大小七孔又似乎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一条花岗岩做成的滑道,让我自己体验把自己从百米高山上一推到山下的感觉。沿途,我稍作刹车,又一遍仔细品味了这番洞外胜景。青草,连山,冷湖,与别的小景点也没什么两样,里面却委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溶洞。

不由得赞叹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夜郎洞就这么玩完了,太阳也爬到了头顶。一顿贵州酸辣特色的午餐之后——

真的,真的是最后一站了。

最后一站,确是最动人心弦的一站。

毫无悬念地到了黄果树景区。人的确不算太多,路也不远,走几步就要坐上景区里面专门的观光车。

又一曲雄浑的绝唱即将开演。

我就是冲着黄果树瀑布去的,可以这么说。去贵州的人第一反应也势必是黄果树瀑布。这自然赋予贵州的盛大的美景,又能有谁不曾听闻?只是,空闻其名,不见其身,看那瀑布水从电脑荧幕上直泻而下,自己浑身上下一点感觉都没有,连眼睛都不知不觉偏移到了其他地方。终于有这么一天,我能够真正和这位伟大的指挥家近距离接触了。

陡坡塘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的第一个景点,也是这位大指挥家指挥管弦乐队吹奏出的一曲气势宏伟的迎宾赞歌。八六版西游记片尾唱着“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时,背景不正是这陡坡塘瀑布吗?就连陡坡塘瀑布旁还竖着唐玄奘师徒三人取经的雕塑,孙悟空惊讶的眼神、唐僧迷离的面容,也是为这人间盛况所折服罢?它冠有“黄果树最宽瀑布”的美誉,咆哮着倾泻而下,怎奈其落差不够,再怎么咆哮也难以施展身手,只好将滚滚的沙水加以最大的速度,向它的“大哥”黄果树瀑布送去。瀑布本该像一条白练一般,像青莲居士所写“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般,不过由于昨晚那一夜的雨,瀑布已不再是原来的瀑布,它有雨水壮大了声势,白白的容颜涨成了黄色,蓄积一晚的水量在此刻全部呼啸而下,撞击在乱石上,迸溅出惊人的水花。

是水花,还是感动的泪花。

是水花,还是碰撞痛苦的血花。

不得而知。只有水知道。

前往黄果树大瀑布的路途上,走马观花似的看了看被称为“水上石林”的天星桥瀑布,又瞄了几眼当年猪八戒大战沙和尚的流沙河。

还有几里路的样子吧,已经听到它奏响的最雄浑高昂的乐章。

风在吼,马在叫。瀑布在咆哮,瀑布在咆哮。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让我不禁联想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来,这个“泼皮破落户儿”一声笑和一句问好让林黛玉对她建立起最初朦胧的印象。而黄果树瀑布,这位指挥家,用他最拿手的好戏在我还没有看到他的容貌时,直接使我像被灌了杨枝甘露似的如醉如痴。

从观景道慢慢走到他的脚下,那乐声越来越响,那水雾越来越浓。从枝叶之间偷偷望一眼他的外貌,却被厚厚的水汽所阻挡,迫使我不得不下到山下近距离观赏。隔川溅沫湿衣裳,对面惊涛竖毛发,说的便是这样罢?

不得了!众流赴壑急如梭,泻作层滩千尺波。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

不得了!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

造就黄果树瀑布的这条河被叫做白水河,可此时的他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黄水河”,带着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从七十一点八米的高空中一泻而下,势如破竹般冲刷着大地,激起一层又一层的水雾。即使他没能像庐山飞瀑“疑是银河落九天”,但他气贯长虹之势足以撼住全场。七十多米的落差,让他能够最大空间地飞舞,让他能够歇斯底里地狂吼。他面对悬崖陡壁,岿然不动,漠然不见,借着自己一股猛劲直冲下来。它两边的黄果树为他颤抖,它身下的巨石为他胆颤。水势之大,席卷着沙土挥斥而来。他狠狠地撞击着石块,像所有瀑布一样,不畏将自己粉碎,只为让那石块惧怕,只为博得人们惊叹的目光!可他,竟然就在这一处展示自己豪迈勇武的身姿,待到水流于下端时,他却不愿意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再逞英雄,于是白水河水渐渐平息,不远处的河水好似一动不动,冷冷地看着前赴后继的弟兄们。

他们是麻木了吗?

他们是在嘲笑着那群不知道死活的同伴吗?

还是他们想让浮躁的心安定下来,蓄积着力量,准备下一次的挑战?

不得而知。只有水知道。

走上另一边的栈道,想到这位指挥家的幕后看上一看。初时,我以为他双手一挥,挥出的只是这细细密密的水雾而已,于是准备就撑把伞行过去,万万没想到是一阵阵的气浪夹杂着一层层水雾来袭。伞,像是在风雨中无助飘摇的小花,凄惨地摇曳着,随时会被这群凶猛的豺狼猛虎撕烂。

这注定是不平凡的路。

既然伞挡不住了,我索性收起脆弱的伞,接受这位指挥家给我的洗礼。

真不容易,走到水帘洞时我已湿透。

沐浴着的这场洗礼,使我那时心灵得到解脱,也让我回到家后生了整整两天的病。

我不后悔,永远不。

因为,我有什么理由后悔呢?

因为,我有理由不后悔——

我走过的时候一直唱着:这是飞一样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在布满荆棘的人生迎着水飞舞,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水的洗礼,让我的灵魂冲出了心外,收获了自由;让我的肉体附上了意义,那必是勇敢。

“妈妈,那就是孙大圣冲出来的地方吗?”一个小女孩问她母亲。

“是啊。”她母亲若有所思,或许是她想起了八六版西游记的那个场景了吧。

我凝视那块写着“水帘洞”的石头良久,走近了它,走进了它。

霹雳般的水声如五雷轰顶,在水帘洞后听得格外清楚——这位伟大的指挥家应该也指挥着他的乐队,演奏到高潮了。

高潮持续了很久,很久。但再好的演出也要谢幕。我像一个无可奈何的听众,叫嚷着要求再演一遍,可是无人听闻,更无人答应。这位大指挥家沉醉在自己完美的表演当中,在人们的掌声和欢呼中忘乎所以,当然也根本没有看到湮没在茫茫人海中的渺小的我。

渐行渐远,相离莫相忘。

站在远处的一座吊桥上,看着脚下流淌的平静的白水河,我自言自语道。

渐行渐远,且行且珍惜。

踏上黄果树大电梯,传送带带着我缓缓向上时,眼前的景物慢慢模糊,记忆却逐渐清晰起来,我又自言自语道。

到邮政买了些明信片,独自坐在景区出口旁的大石头上,一张一张地翻看,一幕一幕地回忆。泪水混着瀑布水,滴落在明信片上,又滚落到地上。

黄果树,再见。或许没有再见的机会,但我会至始至终记得你,想起你。

此地胜景奈何天,几度飘飘欲成仙。

又一次,——

心淬,心醉,心碎。

后记

那一晚,我彻夜难眠。也许是因为被水淋了后没换衣服有点感冒,也许是旅游将尽的难舍难分,也许是我对黄果树近乎痴迷的热爱吧。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我也并未走遍黔秀大地,然而她却深深吸引了我,勾住了我,让我一次又一次不由自主地为它倾醉。它的广告词“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或许正是此意吧。穿梭在不一样的山,不相同的水之间,游走于净土、福地、胜景之上,呼吸着洁净清新的高原之气,聆听着激昂圣洁的篇章,享受着神似五柳先生桃花源般的天伦之乐,——

我又能怎样?只好醉倒在她的怀抱中,惬意地睡去,等候新的一天来到。

第二天,太阳会照常升起,草木会照常生长,水流会照常流淌。

我也将回到家乡,收拾收拾自己,照常生活。

而那飞出身外的灵魂,在回家后的几天久久不能平静。

也许,其他的文学家、科学家、学者、游人,甚至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到黄果树瀑布,看到贵州处处的风光,也会和我一样吧?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想到此,我打开电脑,马不停蹄地写下我黔行的一景一物,所思所想。渐渐陶醉其中。

其实,这次黔行给了我什么,我难以回答。

就当做再一次的回忆吧。

后之览者,必将有感于斯文。

(全文完)

美文是否与你共鸣

你又是否身临其境

这片福地值得你去探索

扫描







































白癜风怎么治好
白癜风可以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208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