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故事传说 >> 之江这些幽默风趣的谚语,你听过几个
在滔滔江水的哺育下,上泗人自古以来在钱塘江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生产劳作,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而且还逐渐形成了许多幽默风趣的上泗谚语,这些谚语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有理事的、有理义的;有气象的、有农事的;有的是讽刺达官贵人的、也有的是反映贫穷生活的,充分反映了上泗人的智慧与勤劳。
气象谚语
其一是说风的谚语。就是通过观测风力的大小、方向、时辰,来推测晴雨和冷热情况的谚语,譬如“一年四季东风晴,只怕东风起响声”、“早西晚东风,晒煞老太公”、“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夏至北风响,无雨也风凉”、“夏至西南风,晒煞老长工”、“夏东风燥松松,春东风雨祖宗”、“一日南风三日晴,一日北风三日寒”等。
其二是说雨、雷的气象谚语。有关雨的谚语有“雨夹雪,落不歇”、“秋雨隔牛背,夏雨隔灰堆”、“三月三落到茧头白,惊蛰一场雨,四十九天无日头”、“三月三落,皮匠老婆好吃肉”、“三月三晴,皮匠老婆要嫁人”等,后面两句谚语是说如果三月三下雨的话就要下很多天,那么做皮匠补雨鞋的生意就兴隆了,钱挣多了可以买肉吃;如果三月三晴的话,皮匠生意就清淡了,没钱挣,家里穷了,连皮匠的老婆也只好改嫁他人了。关于雷的谚语有“小暑一声雷,十八天倒黄梅”、“正月雷赶雪,早雷不过午时”,后一句谚语是说如果正月打雷就不会下雪了,如果早上只打雷不下雨,那么到中午肯定要下雨。
其三是说雾、霜、雪的气象谚语。譬如“春雾雨、夏雾晴、秋雾浓霜、冬雾雪,—村二日头,初六雪,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而谚语“冬雪似蜡浇,春雪似马跑“意思是说冬天下雪,下到地上的雪如蜡烛油浇在地上很快融化,春天的雪下在地上化得很快就跟马跑的速度一样。
其四是说月、云、闪电、虹的谚语。关于月亮的谚语有“月亮毛,赤脚跑”意思是说如果晚上的月亮被云遮住的话第二天要落雨,如没防备只能脱掉布鞋赤脚跑路了;又如谚语“月亮照烂地,明天落不歇”,说的是如果天上有月亮,地上刚下过雨还很湿,那第二天雨还要不断地下。说云的谚语有“云向南,道地好撑船;云向北,道地好晒谷”。说闪电的谚语有“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东闪西闪不如不闪”。
农事谚语
除了气象谚语,上泗地区的农事谚语也非常丰富。农事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所积累的一些关于农事活动经验性的短语。在上泗地区反映插秧、种麦、种瓜等的农事谚语很多,主要有“夏至种黄秧,不够交钱粮“、“黄秧种瘦田,活转要半年”,这几句谚语的意思是种田的秧拔起以后不能隔时间太长变黄,如果变黄的秧在夏至种或在不肥沃的田里种都会造成歉收。而“早稻不过立夏关,晚稻不过立秋关”、“小株密植,稻头笔直”两句谚语的意思,则是告诉我们早稻必须在立夏前种下,而晚稻应在立秋前栽种,种田时秧与秧的间距不能太密,太密了要影响收成。种麦的谚语有“寸麦怕长水,长麦怕寸水“,意思是麦长到一寸时,长期下雨沟里积水对麦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当麦长高后最好长期晴天,天晴麦穗才长得好。
生活谚语
上泗地区的生活谚语也是非常有特色的。生活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劳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反映自然规律和生活情况的短语,其内容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掌握气候的谚语有“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广冻九(月》,焐四(月)“等,意思是说九月里冻一下不要紧,四月里衣服要多穿,因为天气变化无常;又如“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农历二月和八月天气有时冷有时热,单衣毛衣都可乱穿。
劝告大家要邻里和睦的谚语有“邻舍好,三贯宝”,就是说邻里之间关系好,好比是家中有三件宝;“亲戚篮送篮,邻居碗扑碗”,这句谚语是说亲戚之间来往是你拎一篮东西来,我回一篮去,而邻居之间也要他拿一碗来,我拿一碗去,只有这样礼尚往来,关系才会更加和谐;还有“养外甥不如养隔壁的后生”,是说家里有事需要帮忙的时候,自己的亲自己的亲外甥还不一定叫得着,而隔壁的后生叫他帮忙一叫就到。
教导我们不要小看别人的谚讲有“看看不上相,是个雕花匠”,就是说人不可以貌相,要识得庐山真面目。“鱼有鱼路,虾有虾路,螺蛳没路,沿过田路”,这句谚语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系网,不要以为只有你最有能耐、最有关系。
经过千百年来的积累和荡涤,上泗地区流传至今的民间谚语至少已有上千条,这些丰富多彩、幽默风趣的谚语深深地扎根在上泗人的心里,为上泗地区的民俗文化增添了一笔瑰丽的色彩。
来源:之江历史文化丛书
家转塘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1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