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民主与抗战之路重庆中山四路下

发布时间:2018-1-31 18:56:41   点击数:
重庆中山四路,有人说它是上个世纪中国的抗战圣路,有人说它是民国陪都时期的名利场,还有人说它是因民族气节聚集而生的精魄。七十年前在这里,周恩来为了国共合作来回奔走。也是在这里,戴笠为了皇权富贵而搅弄诡谲地狱。还是在这里,宋美龄挽着蒋介石在黄桷树下呢喃细语。这就是重庆中山四路,一条只有八百余米的狭窄街道,却承载了极为厚重的民族记忆。深处其间,历史遗迹触碰可及,那些已被尘封的往事如同潮水一般翻滚而来。

二十二年易棋局,山河家国一场梦

——中山四路36号

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事集团在南京另立中央,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宁汉分裂,这一年蒋介石40岁,踌躇满志。年,北京的五色旗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东北易帜,全国基本宣告统一,这一年蒋介石41岁,春风得意。年,南京国民政府机构陆续迁渝,《庐山宣言》发布,全面抗战开始,这一年蒋介石50岁,芒刺在背。

从年起到年还都南京,蒋在重庆栖居六年,官邸众多,但中山四路36号7号楼(德安里号),却是他在重庆渝中区唯一官邸。这是一幢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当年在此开展的国共首轮谈判,曾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命运的走向,而如今这幢两层楼的青砖建筑宁静安谧,如同耄耋老人,将天下兴亡看饱,任风云激荡,荣辱不惊。

在7号楼的旁边就是9号楼(侍从楼),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看过抗战神剧的人,肯能对侍从室这个名称不陌生,但是侍从室构成和职能如何,少有人知道。笔者借此机会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是蒋介石建立并服务于自己的幕僚机构。其地位相当于雍正设立的“军机处”,是蒋介石加强自身权力的机构。说白了就是建立小内阁,找了一批信得过的自家兄弟处理国家大事,然后将谋划结果通过国家机构发布实施。侍从室在全面抗战后开始不断扩充,逐渐形成“三处一室”。

侍一处,负责军事事务。因为处于抗战时期所以是侍从室事务里权力最大的一个处。下辖侍一、二、三组。侍二处,负责党政工作,属于蒋介石的文职秘书,下辖侍四、五、六组。侍三处,主人事工作,最初下辖四个组一个室(侍卫长室),后来蒋介石亲自管理侍卫长室,将其分离。凡是关于需要蒋介石签字认可的党务人事文件,一律经由侍从室第三处转呈,再简单点说就是想升官发财,想为“党国”卖命的,都要经过它。一室,侍卫长室。它的存在就是保卫蒋介石安全的机构,在前清就叫御前带刀侍卫。随着抗战开始,国内外局势繁杂,蒋又给予它监察和汇总收集情报的职能,全称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参事室,时人称之为“监察之监察”,职能类似于明代的锦衣卫。如今侍从室已随同蒋的梦想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而那些尔虞我诈,王权富贵也已埋葬于黛瓦之下,青砖之间。

在7号楼的不远处就是2号楼,这栋楼的主人就是蒋的夫人宋美龄。该楼也是蒋与宋接见外国来宾的重要场所,其中最为著名的事件就是接见美国特使威尔基,为中美合作反法西斯打下基础。2号楼门前有株枝叶繁茂的橡树,据说是当年蒋介石与宋美龄亲手种植,经过一个甲子的洗礼,今已亭亭如盖矣。

宋无论是学识、气质、能力都完全称得上中华民国第一夫人的美誉,年她在美国国会讲演,获得全场历久不歇的掌声,向西方社会完美阐释了新时代东方女性的形象。大轰炸时期,她不顾个人安危上街指挥交通,状如普通妇人,就连随从人员都说,根本看不出大国夫人的尊荣华贵。如今物是人非,斯人已去,如同唐人元稹所说“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在宋美龄和蒋介石的住所之间,就是6号楼,曾经的代总统官邸。它的主人就是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后来的中华民国代理总统李宗仁。年1月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代理总统职位,同年10月广州解放,李旋即飞抵重庆,随后入住于此。11月李的桂系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政治上生存的条件被摧毁,加上蒋在幕后暗中掣肘,政令不通,不久后李称病飞往美国。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从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到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二十二年江山易主,山河一统终归是黄粱一梦。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桂园

中山四路36号的右前方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签署地桂园。年随着国民政府军政机关陆续迁渝,侍一处主任(前文已解释)张治中也在中山四路65号,租赁了一栋独立小院,因其亲手于此栽种桂花树,并结合自己父亲“桂徽”名字,遂将此院命名为“桂园”。

这栋占地平方米的小院,大门临街,曲径通幽,站在桂园门前就给人一种开阔深幽的矛盾之感,如同他的主人一样,周恩来评价其“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进入庭院,草木青翠,郁郁葱葱。透过枝叶,斑驳的阳光依附在这幢古朴清幽的二层砖木别墅,为这幢幽暗的建筑增添了些许希望,正像当年在此签订的“双十协定”,几纸协议似乎拨开了笼罩神州大地的内战阴云,和平的希望曙光仿佛投射到人间,可意识形态的不统一,终究是无法调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内战到底还是爆发了。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是毛泽东年创作的七律?忆重庆谈判。全诗最后一句表明以自己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心怀百姓,人心思定,顺应天道,是实在不得以才发动战争来拯救苍生。走进桂园,陈设依旧,往事在这里不停的回放。

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究竟由谁来领导,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究竟如何对待,军队是否应该国家化,等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国民党方面,蒋介石自恃“雄兵百万”且有美国援助,已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碍在民心难违,且难有开启战端的口实,遂假意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在谈判前蒋还一再的追问幕僚,毛是否会来参加谈判,在蒋确信毛不来重庆后,连续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共商国是,频率之高前所未有。但历史上打脸的事情太多了,这一次结结实实的打在了国民党的脸上。因国民党方面根本没有准备,所以接到毛要来重庆商谈的消息时,蒋在重庆炸了锅,大骂幕僚无能,匆匆召集五院院长开会,商讨会商谈判的方针。随后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开始了为期43天谈判,期间张治中作为国民党首席代表邀请毛泽东入住桂园。最后国共双方在桂园签署达成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谈判结束后蒋在日记中写下“毛泽东这个人,阴阳怪气的,绵里藏针,不好对付,我料定这个人不能成事,他终究不可能逃出我的一捂”。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装大遭雷劈的道理。三年后,以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蒋介石在台湾郁郁而终。而这栋院子的主人张治中和中共的缘分没断,49年国共第二次谈判,张再次代表国民党来到北京与中共谈判。会后周恩来对张治中说“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这次再也不能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了。”张深为感动,加上对时局的分析,最终他走向了人民政权,任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副国级)。如今的桂园古朴清幽,不再是当年达官贵人的高墙大院,也不再有高朋满座的浮华气象。时光的残影被牢牢地锁在了这个栋小院,往事如烟海般弥漫其中,久散不去。

至此,中山四路戛然而止,如同梦醒一般,好似什么都见过,又好似什么都未见,如见也。

最后用大明宫的一段歌词作尾,献给各位看官。

前世风雨,后世尘烟。

亭台宫阙,都成残垣。

繁华落尽,王侯长眠。

谁的功过,万世流传。

时间蔓延,万代千年。

人生太短暂,怎守江山。

我站在人间,看风云变幻,

任由残砖碎瓦,铭刻变迁。

交通:乘轻轨在曾家岩站C口出即到;或乘内环、外环、、、、路等公交车在大礼堂站下车步行约米可达

门票:均可免票参观

开放时间9:00-17:00欢迎大家







































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新年
青少年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186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