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雾霾,已经持续了约一个月了,美丽的历史名城在雾霾笼罩下,容颜顿失,雾霾的常态化,使我们难再看到蓉城的真面貌了,也没有往日的欢乐了。
昨天与前天,天气稍有好转,给市民带来莫大的欢喜,没有想到今天严重雾霾又再次袭来,重回原点。看到电视报道,北方地区的雾霾更重,有些地区,PM2.5指数直冲点,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与工作,都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同时严重雾霾造成学校停课、工厂停产、飞机停飞、高速路封闭等,对生产力构成严重破坏。
雾,以前成都也有,但霾却是我们催生的,过去成都的雾的时间不会持续一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周,而且雾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但雾霾是有毒,有的是巨毒,长期在雾霾下生活,会折寿很多。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这是原来的概念,一切都在悄然的变化。满地跑的汽车,遍布的开发区,到处的制造厂,特别是化工厂与这座美丽的城市如此不协调,这些都快速地改变着成都的宜居特色。
城市密布的高层建筑,虽然装扮着城市的现代化,但使原本处于盆地的成都平原的空气流通更差,雾霾散不走。
在雾霾下,一切都没有用。机场不能正常起飞,有再多的飞机与建再多的飞机场都没有用。没有了飞机通航,通行就会受阻,经济发展与正常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雾霾下,一切都没有用。雾霾严重时,高速公路都得封闭,普通公路也得慢行,修再多的路也没有用。北京已经修了六环,即使修到十环或更多,在雾霾下也一点用都没有。同时,汽车多了也没用,一是限行,二是无路可开。
在雾霾下,一切都没有用。挣再多的钱,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换不回健康,钱都会化去治病,医院的病人急增,需要大力增加医疗的投入。
在雾霾下,一切都没有用。在每人一个大口罩下,大家都一样,难识庐山真面貌,美丽没有用。
在雾霾下,一切都没有用。光伏发电也大幅度降低发电效率,很难收回成本。
在雾霾下,或许只有三件东西还真有用,第一件是高铁,高铁不怕雾霾,能穿越雾霾,穿越城际,按时到达目的地。第二件东西是空气净化器,各式各样的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但我总觉得,外部的空气如此糟糕,空气是难以隔绝的,净化的效果总是有限的。第三件东西是口罩,各式口罩五花八门,看上去很搞笑,但我从来不戴,因为我觉那玩意儿效果有限。
成都,有多年的文明历史,一直是人们心中神往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国人的骄傲,但在我们过度建设与任性挥霍下,很快成为一个雾霾都城,这就是自然的报应。
成都,是我们的家园,曾经是美丽的家园,天府之国,人间天堂,我们不想离开成都,也不愿离开成都,成都,是我们永远的家园。
自然界有很多因果关系,我们必须要尊重大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必须科学发展,不能过度发展,必须克制自己的冲动,学会和谐发展。建设一个历史名城要千年以上,但毁掉一个城市,在瞬息之间。
什么时候能雾散云开,重见天日,蓝天当空,彩云当中?什么时候能让美丽的蓉城再现其迷人的风采?什么时候,成都再是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而不是来了就想走的城市。
生活,原本是美好的,人与自然原本是和谐的,城市是快乐的,但前提是不能任性。
环境,原本是美丽的,环境的美好,在于我们对大自然的精心呵护,而不是对自然的任意糟蹋。
爱,是生活的源泉,是生命的真谛,在于我们对大自然的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
让我们回到初心,回归理性,回到科学,回到自然,让周总理提出的“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成为常态化,让总书记提出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变成我们行动的纲领,让我们脚下的大地永在,让美好永伴我们的生命。
沐浴阳光,头顶蓝天,天边彩云,夜空星星,是我们的人生快乐,也是不能被剥夺的人生权力。我们不能只在海外享受,也不能只在西藏、海南、云南等地才有,我们应当在自己的家园就能享受,在辽阔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应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12.24
民乐影视专栏作家——赵振元,年12月生,浙江平湖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太极实业(股票代码)董事长,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十一科技)法人代表,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副会长,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新能源分会会长、智慧物流分会会长,中关村新纪元光伏风电节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席。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改革创新人物、首届亚洲管理创新十大新闻人物、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中国管理创新十大杰出人才、成都市十大优秀企业家、光伏大咖、亚洲光伏创新人物等称号。
已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出版《能源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中外设计的竞争策略》《工业锅炉的节能环保技术》《科学的方法》等多部科技专著,《窗外飘着雪》《天边的彩云》《江南的雨》《红旗飘飘》等文学作品集,《江南的雨》《天边的彩云》《红旗飘飘》等配音乐朗诵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