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地形地貌 >> 用数字取名是古人癖好,小黄人称黄九,无敌
老师好同学们好
我的本家黄庭坚的小名不好听,叫黄九。黄九的九,是指他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九。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臭老九”。这可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首创。“臭老九”概念源于蒙元,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但流传不广。后随“文革”之风狂起,其名开始远扬。全国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知识分子被批斗劳动改造,有的甚至命丧黄泉,提前接受马克思的亲切会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臭老九”们大多恢复名誉,再登大雅之堂,为祖国贡献力量。祖国大地的课堂上又开始激扬着“臭老九”们的大嗓门,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一本红书,打倒“臭老九”
相较之下,我的外号比较响亮,有江湖之风。吾有上将黄三刀,三刀之内取汝首级。霸气侧漏有没有。只不过霸气不霸气不是名字决定的,而是由内涵决定的。黄九的内涵建设搞得有声有色。秦七黄九一度齐名。秦七,就是秦观。他们的导师都是苏轼。苏轼的学问,最起码是文学界的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组长级别。导师的成就不言自明,学生秦七也不简单。说秦观你也许不认识,说秦桧你一定熟识,油炸桧呗,岳飞呗,风波亭呗,现在跪在杭州呗。然而这二秦有什么关系你们一定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秦七写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异地恋中的男女引用率这么高的句子,应该有点知名度吧。只是,你经常把它读成两情若是“长久”时,我懂的。
秦七的同学黄九,和陶渊明、王安石是老乡,生于江西。江西是个好地方,今天是个好日子,南宋辛弃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带湖,出来散步,散着散着就散出好词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王安石,身在汴京,心系老家,哪怕忙到没时间洗澡,也不忘吟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一下思乡情。
黄庭坚心与名不符,坚者,男人也,但他成年后,却坚持认为自己的前生是美女。宋人信佛教轮回之说,看来氛围还蛮浓厚。他的导师苏轼,不也认为自己的前生是禅宗五戒和尚吗。黄庭坚心向女子心思细,背书顶呱呱。五岁能诵五经,而且背诵很任性,随便挑哪一段都能背,倒背如流。小伙伴和街坊邻居们都惊呆了。看看这别人家的孩子。啧啧啧。怎么养的。长相清秀得跟女娃似的,读书还那么好。听说小时候周岁“晬盘抓周”,抓的就是笔墨纸砚,金和银瞧都不瞧,看来日后得有大出息。
小小神童及时洗
八岁,黄庭坚就会作诗了,其它小朋友还趴在地上挖坑玩弹珠呢。他在诗里模仿父亲的语气: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有点小大人的意思,早熟。一般天才早熟而晚成,而且长得有个性。比如李贺,一字眉,长得奇怪;贝多芬,身材矮小粗壮,成年后也不过一米五八;欧阳修,天生暴牙,眼球突出。像我本家长得这么正常的,真不多见。
这首《牧童》名动乡里,屋里屋外花见花开,人见人夸。黄庭坚再创佳绩,提笔作《送人赴举》:青衫乌帽芦花鞭,送君直至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有八年。这次厉害了,他觉得自己是贬在人间长达八年之久的文曲星,哪里不懂点哪里。其实想当年小时候,我也曾觉得自己是天上掉入凡间的小精灵,结果经过现实的冷水一激灵,长大后我就醒过来了,知道自己是凡间坠落凡间的小神经。
天才也需要好老师启蒙。黄庭坚的启蒙老师当属舅舅。黄庭坚热爱书法,舅舅怕他骄傲,故意怀疑他,就你,也想开创传世书法?奇思妙想罢了!黄庭坚小脸通红,从此更加勤奋。兴致一起,百纸尽废。寒暑假,也不跟着小伙伴村头村尾地疯跑了,而是不废用功,继续练。黄庭坚练字有个习惯性动作,甩墨,毛笔随手一蘸,一按,一甩,身后的几只呆头鹅很不幸,白鹅成黑鹅。久而久之,鹅们不呆了,自动绕道而行。轮到身后几丛幽竹倒霉。若干年后,新长出的竹子皆成墨色。黄庭坚赋予了它们一个新名字,山谷竹。因为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山谷二字,隐于林泉之志跃然纸上,透露出宋代士大夫常见的心理期盼。
然而这些练字的大师,也太不讲究卫生了。怀素练字,写在芭蕉叶上,香蕉长出是是黑心的吧;苏东坡练字,洗砚池“蛙口俱黑”,还让人怎么吃水煮田鸡;黄庭坚的书窗外,竹子的世界,成就墨染的风采。话说年的夏天,那是一个让人躁动的夏天,黄庭坚的书法代表作之一《砥柱铭》,拍出了四亿多的天价。江西的父老乡亲十分后悔,当初就应该把那一批批的墨竹晒成笋干,说不定亦能卖上好价钱。
起床练字,《砥柱铭》一字万金
话说小小神童名气不少,渐渐有些傲娇。舅舅担心他变成王安石伤叹的仲永,决定带这个外甥去大城市九江见见世面。世界那么大,带他去看看。十二岁的黄庭坚,九江杯书法、围棋、箭术十项全能赛大获全胜。九江的官宦子弟不堪一击。舅舅说,你别得意太早,高手在民间。果然,黄庭坚栽在一个渔家少年手里。渔家少年看起来营养不良,面有菜色,却斗志昂扬。来,比对子。上联曰:驾一叶扁舟,荡两只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九江已有十里。请对下联。黄庭坚有点傻眼,脑子里空蹬了半天轮子,总不能对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吧,也不能对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寻不见啊。大庭广众之下,黄庭坚搜索枯肠,其状尴尬,甘拜下风。
我哭豺狼笑,舅舅最开心。看世界的成果卓著。我就说嘛,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黄庭坚一路顺风顺水,今日受挫,倒也表示服气。
官宦子弟不堪一击,神童江湖唯我独尊
九江归来猛看书。黄庭坚努力更甚。舅舅叫李常,二十三岁就中进士,仕途顺畅,与张先是好朋友,经常玩在一起。这个张先,是个猛老头,八十一岁娶妾十八岁,苏东坡说他“一树梨花压海棠”,到了八十五岁,大部分人身上开始插各种管子保命的时候,他尚与苏杭诸妓共舞。你不得不服,活到老,玩到老。所谓“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况有狂朋怪侣,暮宴朝欢。”宋代士大夫活得好兴奋,兴奋起来的美好结果就是书法、绘画、诗词、文赋、音乐等的繁荣昌盛。与此相反,现在你想兴奋起来,也不是不可以,可最好的结果顶多就是,只交罚款,不通知单位。
中国好舅舅博学而懂教育,有空就来辅导、启发他。真不知道黄爸爸去哪儿了。舅舅在庐山上建了一座藏书颇丰的书院,苏轼游庐山时还特地专程赶去参观。这样书多、舅好的良好氛围可遇不可求。
少年黄庭坚,过得挺逍遥。不用学奥数,自觉练书法。老家的山水风光,激荡着小黄的审美情怀。他用一双慧眼,赋山水以诗意。《溪上吟》序有:清风为我吹衣,好鸟为我劝饮。老家的春山鸟啼,新雨天霁,汀草怒长……诗意黄庭坚茁壮成长。
诗意少年也有胆大妄为时。有诗为证。《新寨饯南归客》:往在江南最少年,万事过眼如鸟翼。夜行南山看射虎,失脚坠入崖底黑。却攀荆棘上平田,何曾悔念身可惜!辞家上马不反顾,谈笑据鞍似无敌。这首诗野性十足,夜里看射虎,还坠崖,不怕死,玩得很大啊。怪不得胆大如斗的陆游对此诗赞赏有加,想当年,他在大散关挥剑刺杀猛虎,想必也是此等血溅三丈外的豪情吧。看来,陆放翁也很放得开,玩得很野啊。陆游是黄庭坚的资深粉丝,他晚年大量删诗,向黄庭坚看齐。因为黄庭坚中年自编诗集,删掉旧作的三分之二。让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在比赛谁是巨能删吗。
黄庭坚少年丧父。通常在遥远之地宦游的父亲客死他乡。家道中落,十四岁的黄庭坚瞬间长大成人。他后来回忆,某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也就是说,黄庭坚和杜甫一样,都是操心的命。操心的人活不长,本家活了六十一。
咱也灯红酒绿过
过了两年,黄庭坚随舅舅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繁华地,想当年李白一年散金三十万。物价很贵啊。CPI怎么控的。舅舅带黄庭坚出社会,一试身手。谁知刚一放手,小黄嚎叫一声,冲进花丛中,忙着采花蜜,整天飞啊飞啊,劲头丝毫不输欧阳修和晏几道。歌台水榭,莺歌燕舞,直把游人醉。滚烫春心,可以理解,青春期嘛。轻狂少年,打情骂俏。黄庭坚情之勃至,作艳词《诉衷情》: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山泼黛,水捋蓝,翠相挽。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写得可撩人可撩人了。可是,有的字,看不懂。鬖鬖,就是头发下垂的样子。黄庭坚的诗名大,毛病也多,喜欢用生僻字,这点让人头疼,五笔字库里的时候找不到啊。他还喜欢用险韵,掉书袋,砌典故。也就是说,天才儿童长大成人后,喜欢刷存在感,求佩服。别人不会的我会啊。快来赞我。
当然,也有平易近人,老百姓也看得懂的作品。比如婉约名词《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些发春的词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脂粉军团恐怕是成就唐诗宋词巅峰的幕后英雄。你想啊,如果没有当年与杭州佳丽王朝云的热恋,怎么会有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文学史没必要、也没理由无端隐匿她们的身姿,剥夺她们刷脸的机会。她们的灿烂本就有限,咱就不要抠抠搜搜的啦。黄庭坚对歌女们说,心里人人,我把青春献给你。歌女们格格乱笑。黄大官人真呀嘛真幽默。人人,就是可爱的人,宋代男子对异性的昵称。
男女作风问题,一向不是宋代挑女婿的考量重点,重点穿越千年,依旧是门第和才华。高邮,就是如今著名的咸鸭蛋之都,有个名士,叫孙觉,把女儿孙兰溪许配给黄庭坚,看的是舅舅李常的面子。兰溪兰心蕙质,待在高邮,天天吃着咸鸭蛋,耐心等候她的小坚坚从科场传来胜利的消息。如此春去春来又一春。
黄庭坚十九岁得解头,就是乡试第一名。次年赴汴京参加礼部考试,未能出线。考试不中,有安慰奖。黄庭坚回家,迎娶兰溪当娘子。小娘子才十五。老婆加上热炕头,黄庭坚认真复读。来年,再次拿了乡试头筹,入冬,再赴礼部应试,进士及第。
二十三岁的黄庭坚携娇妻赴汝州叶县,任县尉,也就是公安局局长兼监狱长。这个还未上任的公安局长兼监狱长不遵守纪律,磨磨蹭蹭,居然迟到了,仲秋方才抵达州府报到。于是受惩罚,判入狱三十天,那可是真关起来啊。三十天后,脱下囚服换上官服,继续出发。北宋官制丁卯分明,倒也有趣。黄庭坚干什么去了,练字去了,他的马背上驮着文房四宝,凡有古碑处,他总要去观摩、拓片,然后藉着野店豆灯,练练手,甩甩墨,写诗撰文。估计上个厕所也拿枯枝练个不停吧,学人家马克吐温坐在马桶搞创作,学那晋人钟繇如厕瞎比划。异乡的山水扑面而来,云彩的走势也仿佛蕴含书法的密码。
我是喜欢坐在马桶上搞创作的马克吐温,不是爱因斯坦
县尉不是好人干的活,累人、闹心,群体性事件应付不过来也就算了,还得违背良心,狠下心肠完成上级交派的其它任务。唐代边塞诗人高适总结得好,这工作端的就是:拜迎上司心欲碎,鞭挞黎庶使人悲。大诗人一般都有良心。黄庭坚替平民老百姓屡屡发声,批评苛政猛于虎,说那些滥用刑法的县衙官吏是“取桎梏以舞”。怎么这么眼熟,对了,翻译诗歌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批评的声音会长翅膀,传到京城,王安石发现了,点赞:黄某清才,非奔走俗吏。也就是说,发牢骚还是有福利的。
王安石拜相,力推变法。黄庭坚因牢骚得调令,调河北大名府,任国子监教授。凡事皆有两面,升官的官,与“棺”同音,年仅二十岁的娘子孙兰溪,病逝于叶县。黄庭坚脑子发闷,小轩窗,正梳妆……
黄庭坚不买王安石的账。他很拧巴。本来道理谁都懂,王安石需要顺毛驴,小黄同志学富才高,大宰相还点过赞,进身机会显而易见。但黄庭坚当了几年教授,并不执行教育新法。拒不合作,给脸不要脸,于是学院凄冷。王安石的变法,是全方位的,包括教育。他改革高考,罢诗赋而取经义,用行政命令推行他的《三经新义》。也就是说,天下士子,都要以这本新书为复习大纲,以求登科。这让黄庭坚很反感。欧阳修嘉佑二年改革高考,取进士考诗赋、策论和判词。苏轼得以出头。士子们的阅读范围变广,思考半径激大,还可以满嘴巴跑火车。挺好的。这下好了,单考经义,钳制思想,搞什么搞嘛。
你玩你的,我非暴力不合作
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换来的是七年冷官。七年间,朝廷的政治生态持续混乱。此间苏轼通判杭州,后密州太守,再因乌台诗案,贬黄州拓荒,成为东坡。政治他们玩,日子我们过。黄庭坚而立这年继娶谢氏,逾年生女。他坚持练书法,居然练到小弟的背上,因为其“背阔”,除此特别之处外,纸上、墙上,树上,地上,屏风上,黄庭坚的手迹处处可见。他写字,追求“不俗”,人不俗,字才不俗。反之,则未必。比如蔡京,书法也好。黄庭坚的书法理论是,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很好理解,话糙理精妙。有一次,苏轼戏说他的字太没营养,瘦成这样,“几如树梢挂蛇”,树挂长蛇,还挺形象。黄庭坚笑了笑,苏老师莫笑,您的字营养过剩,“亦甚似石压蛤蟆”,石压蛤蟆,好吧,蛤蟆得呱呱乱叫吧。九百年后,人们谈书论法,一只长蛇一只蛤蟆你追我赶,依旧津津乐道。我的大学古代文学老师,也把它们抓出讲了一节课。
黄庭坚有练字癖,挥毫上瘾,喜欢恶作剧。他有个同事,体形月半,有懒癌,喜欢睡觉。夏天大中午,呼呼大睡,十分陶醉。黄庭坚便在他的肚子上练书法,大夏天的,肚皮遇墨清凉冰爽,也会痒痒的,该同事遂改仰睡为趴睡。黄庭坚又在其背上练笔。同事是个马大哈,醒来后,嘴角的哈喇子都没擦就穿衣下班了。回到家中,夫人一看,隐约黑黑一团团者何物,揭开一看,乃山谷所题诗云: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当年的岳父孙觉在湖州做太守,逮住苏轼讲黄庭坚,希望苏轼拉把手。苏轼说好吧,看看成色,他读黄庭坚的文字,第一反应是:耸然惊异。说明黄庭坚要么写得好,要么写得怪。实践证明,是写得好,因为苏轼接着说: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也就是说,看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轻外物而自重的人,所以,这样的精金美玉之人,想不出名都不行。命运被主宰,往后是阴霾,往前是山隘,想逃也逃不开。
黄庭坚太和县令一当好多年。早已过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年纪。黄庭坚稳重多了,再也不会流连忘返于花丛东西了。黄庭坚这县太爷做得很无奈,朝廷搞变法,从百姓口袋里掏钱,下面很难做的。黄县令选择中间路线,搪塞领导,暗助小民。同时练练书法,发泄发泄心中不满。至于辞职嘛,黄县令做不到。毕竟拖家带口的,“身欲免官去,驽马恋豆糠。”,像陶渊明那样把官帽一丢,拍拍屁股走人,不行的。因为西北风,喝不饱。他的导师苏东坡,“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园乞儿。”,这种心态好到爆款的人也做不到,何况是他。知易行难,放下谈何容易。你放一个我看看。
黄庭坚移监德州德安镇的时候,遇到了坏人。坏人是上司,德州通判赵挺之。又很眼熟对不对,您看错了,不是高圆圆的老公赵又廷,而是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的父亲。黄庭坚在德州遭遇年轻的赵挺之。当时伟大的女诗人和金石专家都还穿着开裆裤呢。
我是赵又廷,不是赵挺之
赵挺之年纪轻轻,肚子里的坏水却已经可以浮舟了。一开始,没感觉,谈书法说绘画,喝酒聊天,高山流水觅知音。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挺愉悦的。不曾想,该知己这边聊完艺术人生,那边开始现实人生,讨好领导,对待老百姓恶犬般,可凶可凶了。黄庭坚摇头,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绝交。黄庭坚比赵挺之有担当,敢挺之,他挺身而出,反对不合理的市易法。两人闹翻了,还谈什么艺术啊,谈兵戎相见好了。
这一年,宋神宗驾崩。十岁的宋哲宗登基,高太后摄政。年号元佑。司马光复起。导师苏东坡乘风而上,旋风般回京,短短半年时间,火箭式提拔,从七品升到三品。学生黄庭坚跟上,入京为校书郎,参与校订《资治通鉴》,后为著作佐郎,参与修撰《神宗实录》,受到高老太后的点名嘉奖。苏东坡同时举荐秦观、张耒、晁补之,加上黄庭坚,人称苏门四学子。师生同门,其利断金。所谓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船正开着,小人赵挺之抛上一根锚,想把船拉停。他上奏疏,说黄庭坚和苏轼师生二人的坏话。他说“庭坚轻薄无行,少有其比……操行污秽,罪恶尤大!”,还说“轼设心不忠不正,辜负圣恩,使轼得志,将无所不为矣。”攻击的结果很理想,人事问题缓一缓,黄庭坚未能进入翰林院。小人总是得偿所愿。
进不了翰林院没什么了不起,有酒喝就可以。元佑三年,苏轼主持进士考试。黄庭坚等人为参详官。高考制度自古颇严。要求锁院五十天。手机、BB机、纸飞机一律收缴。怕泄密。家也不能回,正好喝酒作画开派对。以苏轼为首,一大群高考官员,每天聚餐,闲时画画。院外形成一个文化市场,专门买画卖画,互相哄抬物价。苏轼画怪石,“落笔如风雨”,黄庭坚画山水,一旁不会画画的小书僮,拿笔作样子,鬼画符。
东坡请你吃肉肉
居京城这数年,算是黄庭坚一生中的幸福时光。一提及幸福,人们都希望永久永固,但都难免泛起波澜。元佑八年,高太后升天,十七岁的宋哲宗亲政。这个小皇帝心理有阴影,被高太后看中的人,他就是看着不爽。于是,重新洗牌,风水轮流转,今年又到小人家。蔡京、赵挺之、吕惠卿们重新得势。苏老师最可怜,都花甲了,还被贬“陆走炎荒四千里”的惠州。老同志了,还要这么折腾人。苏辙贬雷州,兄弟俩一起吃碗面都得翻山越岭六七天。学生秦观贬横州,气不过,比苏老师还先离世。黄庭坚舅舅李常、岳父大人孙觉相继病挂。黄庭坚被发配到巴蜀黔州安置。师生天南地北,各自生活。黄庭坚向苏老师学习,看得开,“凡有日月星宿处,无不可寄此一梦者。”,在哪里躺着不是睡。
黄庭坚逗留黔州近六年。六年时间可长可短,除去吃喝拉撒,顶多余下两年半。何况黄庭坚还得种地,贴补家用。黄庭坚没闲着,开书法培训班,广传书法艺术。还办学,启蒙青青儿童。“济济而及吾门者,无不接。”,也就是说,有教无类,谁都能来。穷人家的娃还享受学费减免的优惠政策。黄庭坚,黄九,已成黄老师。与此同时,苏老师在遥远的海南儋州桄榔庵讲学授课,吃海鲜,自制花酒,偶尔拉肚子。苦中作乐。幸福要有参照物。比起老杜,老苏算是幸福了。杜甫当年流落洞庭湖,又穷又饿,吃病牛肉中毒。
黄庭坚把那幅市值四亿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送给了黔州小官杨明叔。这是他在当地新交的一个好朋友,这回是真知己。知己看来不止值千金啊。我想说,我也热爱书法,我也爱好文学。我好想穿越回去,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斩了千次的情丝却断不了,百转千折它将我围绕。宋哲宗纵情声色,感觉身子被掏空。实践证明,他真的被掏空了,二十几岁就一病归西。艺术家宋徽宗上台。又开始城头变幻大王旗。苏老师师生二人复起于贬谪之地。黄庭坚知舒州,还没到任呢,风云又起,前知己、真小人赵挺之,外加蔡京,蹿红,喜洋洋心飞扬,立“元佑奸党碑”,苏轼、司马光、黄庭坚等三百余人罪碑上有名。碑上的字好漂亮,由宋徽宗和蔡京蔡大人亲自书写,拓下来应该是小学书法课临摹样本,规范教材了。可惜主要内容不健康,不予考虑入编。
人民敬爱的好导师,苏东坡仙逝。黄庭坚举哀,以歌纪念对苏老师的爱与哀愁。爱与哀愁,对我来说,像杯烈酒,美丽却难以承受。黄庭坚接着唱,是命运的安排也好,是你存心的捉弄也好,然而这一切也不再重要,我愿意随你到天涯海角。小人集团没人性,这也要罪加一等,于是黄庭坚贬广西宜州。黄庭坚风骨胜,你爱贬就贬吧。老坚坚拖着一家十几口,从荆楚大地辗转至广西,沿途十余州县,都留下了他的书法足迹。苏老师走了,黄老师接棒,除了教书法,核心课程是风骨。
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听到“老师好,同学们好”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怀念起过去简单而美好的上学时光。对于脑海中那些奋笔板书的老师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回忆。也许你恨过他们,或许也爱过他们。你无法否认,老师就像一座城市,虽然不是每一座城都是浪漫之都,但对于每个人来说,总有某些特殊意义。
你完全有可能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油和米,Youandme(你和我),敞开大门欢迎你!
联系邮箱:
qq.复方白芷酊价格献礼国庆中科白癜风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