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旅游行业热议景区管理的改革之路,敢问

发布时间:2021-2-22 7:07:56   点击数:

目前+人已   景区两权分离有其必要性,但改革有利必有弊。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

问题一:政企急功近利首先,由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缺乏统一标准,某些景区产权单位经验不足,加之地方政府部门由于经济发展需要而急于招商,在没有进行前期资源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将景区的资产以低价转让给投资商,使得资源严重破坏。甚至有的项目是先上车后买票,各项法律手续不健全,使得项目还没上马就半途夭折。投机行为的屡次发生,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其次,一些投资企业在景区开发和运营过程中,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不顾环境保护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景区进行“短、平、快”的掠夺式开发经营。也有一些企业置原有规划于不顾,规划、设计、施工、经营没有步骤、同时进行,导致景区开发和建设的失控。而景区产权单位却因为某些原因放松对投资商管理,无原则大开绿灯,导致旅游主体规划景观遭到严重破坏,景区的对外形象也遭到扭曲。

对策: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作双方对各自利益的盲目追求。相对而言,政府要的是综合效益、长期效益和战略效益;企业要的是单一效益、短期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方利益难以完全挈合,从而造成旅游资源开发后服务产业提升效率的低下。为了避免问题的出现,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落实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行业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规范景区产权主体与经营主体的行为,防止过度竞争和市场垄断,防止环境、资源破坏,规避市场失灵。问题二:经营企业是门外汉一些景区投资商、开发商会产生“短视”行为,缺乏专业旅游开发与运营经验,立意不高。同时,对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不够重视、景区建设缺乏考虑景观整体协调性、盲目模仿、引进,缺乏个性和特色,导致旅游景区出现“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的现象。除此之外,一些投资商假借开发旅游景区之名,对景区进行圈地、搞房地产开发。取得景区经营权之前,夸下海口,要出大资,搞大手笔建设;然而,在获得经营权后,便开始运作“旅游+地产”的模式,大搞“山水住宅”,或以拖待变,坐等地价升值,时机成熟再搞地产开发,严重地破坏旅游景观。对策: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唯一性,致使资源一旦被破坏就恢复无能。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真正实现旅游带动战略,地方政府应对景区的开发建设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为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提出合理化的要求与建议。在实现经营权租赁或转让之前,应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综合实力,相关的政策应尽可能向综合实力强的旅游规划企业倾斜,根据企业口碑,尽可能选择一流的良心企业,去开发和经营有限的旅游资源;另外,要严格审核投资者经营资质,从专业资格、资金能力、信用等级、经营绩效、经营范围、经营经历、社区居民意见、企业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全国近3万家景区,7亏2平1盈,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问题很多。如果客人到景区得不到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体验,景区做再多的营销工作,也不会吸引到游客。旅游景区两权分离只是解决了资源开发体制束缚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旅游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开发出一流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使景区真正按照企业化模式管理市场化模式运作,是缺乏旅游开发管理经验的投资商的一大难题。将景区托付给专业的景区管理公司,对景区进行专业化管理,相信会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曹恒(北京大地风景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

本文来源:金兰汇

图片来源:网络

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dlhj/222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