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历史文化 >> 苏东坡的一首奇诗,暗藏无限禅境诗词轩
苏东坡写过一首奇诗,奇在只有四句的七言绝句,头一句竟然跟最后一句是完全相同的。诗曰: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如果写的人是个小学生,老师也是个固守成规的主,说不定这功课会不及格,有偷懒嫌疑。修辞派对着这好像随口吟来的诗,也该无一事一字好说。可以说的,就剩下最初与最后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到底有没有差别?且听分解:
大文豪苏轼,自号“东坡居士”,素喜参禅打坐,与吴越高僧友善往来,《五灯会元》列他为东林常总照觉禅师法嗣。其诗《庐山烟雨》云: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变化多端的烟雨景色,和浙江波澜壮阔的钱塘潮,自古蔚为名闻天下的胜景,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和咏叹,如果未能到这等风光宝地见识一番,恐怕是会遗憾终身的。然而到达之后,却发现并无奇特之处,依然是庐山烟雨和浙江浪潮。
此诗前二句比喻禅悟之前,因为人心受外物牵制,所以千念万虑都放舍不下,妄生爱憎取舍等迷妄的,隋执和情见。后二句比喻经禅修而见到自心的本来面目之后,明白了本地风光,法尔如是,一切外物,都是自心的显现,众生本具的佛性在悟前与悟后,并无改变,依然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如高僧青原惟信禅师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东坡居士的这首诗与此语意趣相同。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常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的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诗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
这一切对终日奔竞忙碌、身心疲惫的现代人来说,是一方可以让心性得以休息的宁静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