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江苏无锡好消息惠山古镇晋级5A级旅游景

发布时间:2025/1/22 13:44:59   点击数: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www.bdfyy999.com

哈喽,大家好,我是地理大毛。年1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确定惠山古镇等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接下来地理大毛就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惠山古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得名来源于无锡两山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它位于无锡市中心不远处,交通方便,由横街和直街围成,是锡惠风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惠山古镇最大的特色是尊宗敬祖、祠堂林立,是无锡欣赏明清街坊风貌的绝佳之地。走进古镇,只见门口照壁上赫然写着“惠山古镇”四个大字,相传为朱熹墨宝。走到直街,赫然立着一块石碑横额,名曰“五里香塍(chéng)”。原为无锡西门至惠山的一条大道,因运河而兴,后因京杭运河改道而逐渐废弛形成惠山直街。街巷两侧都是庙堂、公祠、牌坊群,是古镇重要的景观建筑集。

下面介绍几个知名的古祠堂。

一、范文正公祠。对,就是那个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庆历新政”实施者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敦叙堂、报本堂、先忧亭、后乐堂等建筑景观。

二、濂溪周夫子祠。对,就是那个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借物抒怀的周敦颐。周敦颐,谥元公,封汝南伯,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开山鼻祖,也是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之一。后人以“夫子”尊称周敦颐在理学的贡献。乾隆皇帝曾亲笔御书祠额,现有多处墨宝。

濂溪周夫子祠又名光霁祠

三、紫阳书院。也叫朱文公祠,被誉为“溪山第一楼”,纪念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以紫阳命名的书院很多,部分与朱熹有关,例如江西婺源的紫阳书院(朱熹出生地),福建南平的武夷山紫阳书院(朱熹讲学地)。丁字脊、两层构,颇有特点,登楼观景为不错的选择。

紫阳书院又名朱文公祠

四、张中丞庙。俗称“大老爷殿”,是为了纪念唐朝御史中丞张巡。现为惠山古镇最大的祭祀民俗神的庙宇,东岳庙会的主要举办地。

张中丞庙

五、东岳行庙。俗称惠山圣帝殿,十大神庙之首,相传是为了纪念周朝开国功臣黄飞虎,后百姓尊他为东岳大帝。

陆宣公祠倪云林先生祠薛中丞祠

除此之外,还有陆宣公祠、钱王祠、倪云林先生祠、费懿恭先生祠(现为惠山书局)、杨藕芳祠(现为惠山古镇记忆馆)、薛中丞祠等三十余座祠堂。

惠山古镇文化底蕴悠久,碑林古迹众多。除此之外,还有映山湖、绣嶂阁、人杰地灵牌坊、龙头河、宝善桥等文物古迹。锡惠公园内还有很多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错落其中,令人赏心悦目。

在游玩古镇的同时,还可以尝尝无锡美食,比如惠山豆腐花、蟹粉小笼、苏式面、油酥饼、无锡老酒等。

第二个必游景点就是天下第二泉。天下第二泉?那第一是谁?且听大毛细细道来。天下第二泉:原名漪澜泉、惠山泉,唐朝末年由无锡县令开凿,当年“茶圣”陆羽亲品其味,在其名著《茶经》里将其排列第二,故称“天下第二泉”。(“天下第一泉”是谷帘泉,在庐山)。苏轼也对其赞叹有加,有诗曰“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更因为近代民间音乐家阿炳在惠山作名篇《二泉映月》而使二泉名扬四海。有万卷楼、陆子祠等景点。

天下第二泉陆子祠

第三处必经之地为惠山寺。惠山寺在锡惠公园内,始建于南北朝,历史上五毁五建,康熙、乾隆多次拜访,一直香火旺盛、香客不断。门口有千年古银杏和南北经幢,进入惠山寺便可看到山门匾额“惠山寺”,相传为乾隆所写,而且还亲笔御题“江南第一山”。

第四处去的地方就是江南四大园林之一的寄畅园。寄畅园,又名秦园,是无锡最知名的园林,与留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瞻园(南京)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寄畅园位于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始建明朝,私宅主人秦耀不满仕途,故而寄情山水,以王羲之《答许椽》诗中的“寄畅山水荫”取出“寄畅”二字而改名“寄畅园”。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几度留住,还有多处御笔题字。园林造型精巧、设计奇妙、工艺别致,值得细细品味。

寄畅园内景观

最后一处便是出了古镇,可以来参观中国泥人博物馆。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特产之一(其他两大为阳山水蜜桃、三凤桥酱排骨),其造型饱满,惟妙惟肖,适合欣赏和收藏。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因明清昆曲流行,所以手捏戏文人物尤为代表。除了丰富多彩、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各色泥塑外,还可以去体验管亲自做泥人,体验情趣。

去惠山古镇游玩,既可以选择乘坐4路等十几路公交车到惠山站,这比较方便。也可以选择地铁到大王基、五爱广场或梁溪大桥地铁站下,但是要走差不多两公里路程。门票惠山古镇是元,其他有几个文物区需要单独收费。开放时间8:00-17:30,随季节略有调整。

最后,惠山古镇成功“晋级”5A旅游景区,不仅表明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有利于进一步打造品牌,扩大国内国际影响。祝愿惠山古镇早日“申遗”成功。

本文为地理大毛原创,欢迎积极留言、点赞和转发,别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jbxx/26171.html

------分隔线----------------------------